最近一篇叫做《最近有点儿为北京感到难过》的文章被刷屏,在年少轻狂的年纪,带着单薄的行李,迈进了这座布满梦想的城市,那一刻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最耀眼的存在。带着毕业时的焦虑,一股脑投入进帝都的夜色;多年后,望着一路蹿升的房价,终于选择在另一个霓虹灯闪烁的夜晚,踏上归乡的列车。
从出生到大学,小城市的马路上,已经铺满了所有的故事轨迹。喜欢坐着公交车,毫无目的地前进;喜欢塞着耳机,走遍大街小巷;喜欢用忙碌,填充每一天的日子。周围的生活,却写满了安逸的欢愉,她们爱这片土地,或许更准确地说,他们习惯这里,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呼吸,这里的生活逻辑。
离开这里,这成为萦绕在心头最深切的呼喊!有一个城市可以包容我的孤独,包容我的安静,总是可以在加班后夜晚亮起绚烂的霓虹。一场年轻的兵荒马乱,开始在这个广阔的疆场上奔跑,希望可以在这个永远闪烁着活力的城市攫取自己的成果。最初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一直是人山人海的故宫和天安门前早上升旗的景象,它庄重严肃的样子,让你的尊严感前所未有的爆棚。站在升旗现场,口中的国歌仿佛成为了你开启新生活的励志曲,你默默地对自己说,要加油哦!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全新的征程……
早上一个煎饼果子,却在几个月后成为了你早起的动力。早高峰时候的地铁站,夹杂着豆浆的味道,拥挤的人潮让最初的雄心壮志散落在每一节车厢,无暇顾及。摩肩接踵的人们,眼睛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手机,想要捕捉到朋友圈流行的话题?也或许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尴尬的情绪?偶尔间的对视,你赶忙解锁手机一遍遍地刷起来,内心冒出一句,好尴尬啊。
原来时隔多年,融入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有人喜欢北京的包容,梦想、无助、憧憬、孤独,所有的情绪堆积在这里,不曾消解,却格外的平实。它耐心的等待着人们的成长,刚到北京睡客厅三节沙发的小伙子,终于进入公司核心团队,有了自己的大阳台,那时候阳光总是格外的明媚。但是打拼至此的人们,不会知道这就是这座城市所能给予的最大的回馈。
记得曾经有个人说,在北京的美好在于,当你站在大街上大声喊出自己梦想的时候,不会有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你。这被称之为城市包容性的感觉,不如说是大城市的“忙碌”吧。GDP、KPI,飞奔在康庄大道上的北京,要蓄积多少人的感觉,就要忽略多少人的感觉。
帝都之外的城市宛若风平浪静,北京城内却总会有某款口红、自媒体达人、IT精英的故事,刷爆你的朋友圈。这些距离你几公里的地方,总是可以搅动起一场不平静的浪潮,力证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证据。形色各异的解读,成为朋友圈的风景线,你只好默默取消了刚想发的心情图片。这是这片领地的规则,正如从不会卡着点儿下班的办公室一样。
帝都,如同一个让人仰望的美好,永远张扬的美好。没有人永远成功,但永远有人正在成功着,这里本来就是胜利者的战场。如果连平等对话的机会都没有,何来的热爱。
几年之后,终于可以如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风景,站在风景中你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留念,背面写下这样一段话:感谢北京,让我可以追逐自己喜欢的风景。前段时间有一句鸡汤文很受欢迎—我现在努力挣钱,就是希望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no。这何尝不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或许这件事情本身就没能激发你的热爱。
“趁现在年轻,去外边闯一闯,以后回来开个小店”旁边聊天的年轻人很快达成一致。每个人都期望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成长,来给自己一场北漂的谢幕。渴望获取多点儿、更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当时候背在肩上的梦想,已经越来越沉,重的连这座城市也难以承受。
你还会因为一个北京朋友的电话邀请,辞掉家乡的工作,把自己扔进帝都的夜色吗?你还会只背着一条毛巾被,睡到帝都某个客厅的三截沙发上吗?当然会!也许生命的跑道从来不曾改变,依旧是那个喜欢戴着耳机听歌的年轻人,但是这一段路程,想要给自己一个加速器,即使未来某一天仍旧要回到起点,至少拥有了拼杀的武器。
为北京感到难过?至少要有平视这座城市的信心,至少要有用心生活在这里的决心,你不配!未来的某一天,带着行李箱中的那个耳机,还有不曾散去的孤独,归去兮,身后的北京终将越来越远。
希望在你的蓝图上,未来栖居的那个城市,有一条关乎于一辈子的长长的纬度,因为那样才足以谈热爱,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