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 ——马克·凡·都仑
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1)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2)一旦解脱,我们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是幸福。如果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会痛苦,会挣扎着要出来。如果他在最后一刻离开水,他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地呼吸,接着便是那醉人的解脱感。
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尤其是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因为那是最独立的学习时期。
他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观念就是用名誉和成绩来衡量自己,他们最大的责任就是拿到好成绩,而不是去享受学习的快乐。父母与老师都希望孩子们得到幸福,但前提是他们自己必须首先相信:幸福才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财富。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追求快乐并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反思: 回想一下,你记忆中最好的老师都做了什么来启发你对学习的兴趣?
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理论还指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说法代表我们必须承受极度的压力,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才能发挥100%的潜力,实现至高的目标;但在心流体验中,痛苦本身并不是巅峰表现的最高境界;相反,有一个区域是在过难和过易之间,在这个区间内,我们不但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还可以享受过程中的快乐。如果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任务的挑战要难易适度(见图6–1)。
如果任务难度大而技能不足时,我们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技能高超而任务太简单时,我们就会感到乏味。只有当难度和技能匹配时,心流体验才有可能出现。
反思:回想一下,你什么时候有过心流体验?
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工作让你更幸福
把工作视为一种特权,而不是责任(对孩子们也一样),这样我们不但感到更幸福,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反思:你可否把工作和学习的体验看作是一种特权?你是否享受身处其中的感觉?
最佳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同时成长。只关注技术上的东西是不够的,学校还必须突破写、读、计算等能力,我觉得还要再加上快乐。
学校和家长在帮助孩子们找寻快乐这点上都做得不好。
制订学习计划
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他们不停地发问,不停地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困境的意义
没有人会喜欢困难,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困难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任何挑战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永远不要浪费从困境中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