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第三天,跟随史老师,踏上南去的列车,开启一趟心学之思的旅程!
来到圣贤故里余姚,雾雨淅沥中透着湿冷。我们来到阳明故居,先生的居所在余姚的市中心,闹市之中,却没有喧嚣和吵闹,宁静而安逸。
新建伯—王阳明先生的封号。
王阳明先生一生跌宕起伏。是历史上少有的集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于一身的圣贤之士。创立心学,一生致力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言传身教。
被后人传世三真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立功:平反宁王朱宸濠,王阳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活捉了宁王,并粉碎了他的阴谋。
立德:先生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一代圣贤,经世流传。
立言:先生思索一生创造心学-心即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代伟人,一所故居。在这里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曾经的生活。
龙场悟道
王阳明先生被贬到环境及其恶劣的贵州龙场后,他坐在洞中日夜反省。一天夜里,突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先生在此创立了心学的奠基思想:“心
即理,心外无物!
佛说:佛祖六年苦行,历经人世间生死悲苦,大悟佛法,欲普度众生,是曰我佛慈悲!阳明先生经历此劫,又未曾不是如此呢?只是和释迦牟尼不同,佛认为人世间的痛苦根源在于红尘,唯有超凡脱俗,才能摆脱痛苦。阳明先生却认为心外无物,万事万物来源于自己的内心,痛苦也罢,善恶也罢。
先生经历了贬官、升迁、平叛一系列曲折。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成立自己的书院,他的学生数量之多,也许只有孔子才能相较
正德末年,王阳明回余姚扫墓,钱德洪等七十四人把他迎请到中天阁,拜他为师。
嘉靖初年,王阳明丁父忧家居期间,于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日来此为学生讲学,先生希望他不来讲学的日子学生也不要间断学习,于是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并亲自书壁。当时听讲者多达三百多人,其他日子有钱德洪讲授王学。
“中天气爽星河近”这里环境幽静,绿树参差,春月桃花似笑,夏日榴花似火,秋月桂香浮动,冬日腊梅怒放,遥对南天,一览无余,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余姚市梁弄镇有一座藏书仅次于宁波“天一阁”的民间藏书楼,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
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
“五桂楼”缘起黄氏在宋代有一远祖,兄弟五人学识渊博,同科中举,世称“五桂"因而得名。
王阳明先生在回余姚的途中,夜宿学生黄骥家中,为弟子写下“家传词翰”四字,被黄氏族人刻砖于门楼。无意间影响了梁弄一代代的读书人。
“蒙以养正,匡扶正义”阳明先生点亮的那盏心灯,五百年来,在这座小镇中一直亮着。正蒙学堂是余姚第一所现代学堂,黄守斋是学堂的创始人,在此培养出许多优秀学子。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王阳明先生生平最爱四明山水。尤其是对白水冲瀑布,他曾在诗中描绘了白水冲瀑布的奇观,同时感叹时光飞逝,世事艰难,在诗中流露出归隐的想法。
阴地龙潭村是王阳明先生的祖居地。
一进村便可见阳明文化长廊,弘扬“致良知”“知行合一”文化。
天色已晚,在大雾弥漫中,我们来到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雪窦山。
雪窦山是四明第一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佛道场,正所谓“海上蓬莱,陆上天台”。
待我们从大殿出来后,迷雾散去,晴空万里,清风雨露,令人心旷神怡!天上的弥勒佛俯视着我们,慈眉善目,福泽恩长。我们跟着老师登上高台,双手合十,以示敬仰。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王阳明先生当年带着他的学生徐爱及数位友人的四明山之行,名为山水,实则点化,入山观游,用山中景色点拨门生学友。
在山顶,何毅老师的讲解让我对雪窦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雪窦寺是布袋和尚弘法之地。布袋和尚是个禅僧,也是欢喜和尚,常年袒胸露腹,笑口常开。云游各处,传经弘法,习惯左肩荷布袋,右手提佛珠。作偈曰:我有一布袋,虚作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慢慢地,人们把布袋不离身的他叫“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身上体现了儒释道三者的结合,向世人展示的欢喜、包容、慈悲、自在。主张变苦修为游走在蓝天、白云、自然山水之间的修行。人说参谒布袋弥勒,可以带回智慧、欢喜与自信,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心理教练的后现代心理学方向,不揭伤疤,不谈隐私,带着对人性光辉的信任和欣赏助人成事!
这次跟着老师步伐,沿着圣贤的先迹,游走在余姚小镇,细雨蒙蒙️中,抬头是夕阳巷口,低头是古井人家。千百年来,余姚浸润着延绵千年的阳明文化底蕴,粗粮可以养胃,书籍可以养气,景致可以养心。
感谢活历史谢老师的精彩讲解!
让我爱上余姚,爱上这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