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
文:Recycler
51/137.3312
欢迎新朋友,给老朋友请安。
旧文加修改,还是要闭关
一、致良知,建立良知的个人价值观
先扯个引子。
曾经,我也年轻过,我也曾如同大多数的热血青年热爱读网络小说。通过这些小说,我总结男主角有三个共性特征。
一是忠肝义胆,大义凛然,豪气云天。
二是生死之交,美女相伴
三是神兵利器,神兽坐骑,绝世武功,藏宝图N张。
这个总结中,是人的三个基本需求,品质,情感,物质。
在这里,忠肝义胆是优秀品质,友情爱情指个人情感,神兵神兽只是外在事物。
一般的小说,正派和邪派高手,对这三个基本需求有各自的顺序。
一个正面人物,先是有优秀的品质,然后才会吸引朋友,才会得到神兵。
一个反面人物,先是抢神兵神功,或是杀父夺妻,致良知于脑后。
正面人物例如萧峰,反面人物例如岳不群。
正因为萧峰能把忠义放在首位,所以每个读者都把他敬为偶像。因为读者明白一个普通人做不到这点,把优秀的品质放在首位,是每个人的梦想。
题外说句韦小宝。插科打诨,油嘴滑舌。他更像是我们的身边人,他实现了一个平凡人的意淫梦。
举一反三,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看待品质,情感和外物。如何排序呢。
如果,你认为,品质大于情感大于外物,这很难做到,能做到就是圣人,是大侠。
如果,你认为,品质,情感和外物,分情况,看重点,看性价。这是普通人,是凡人。
如果,你始终认为,外物可以大于情感,情感可以大于品质。那我能说你和岳不群一样的想法吗?
良知,大师对他有多个定义,按我目前的理解,翻译成白话文:
一层含义是,良知即良心,指本心,指看到人事物的第一想法,也可以指做事的目的。
例如:
你看到一个乞丐,你是觉得可怜,还是恶心。
你看到一个老人摔倒,你是觉得去救助,还是怕招惹麻烦。
你看到一个同学路见不平一声吼,你是觉得这是正能量,还是觉得这同学在找揍。
良知就是我们本心那份善的想法,所有优秀的品质都是良知的范畴。
为了苍生,拒任平南大元帅,这是良知,这是萧峰
为了辟邪剑谱,迫害妻女徒弟,这不是良知,这是岳不群。
一个有良知的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品质,
一个良知不清的人,一会认为正义大于友情,一会认为爱情大于正义。
一个无良知的人,从心底崇尚金钱,也会认为情感胜于法律。
有些闹不明白,为什么梦想着萧峰一样的事迹,却做着岳不群一样的勾当呢?
知道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为善去恶才是我们的追求。
二层含义是,良即精良,做到极致。
把自己认为良知的事,做到极致;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到极致,就可谓是成功。
极致,可以表现在做事的时间跨度上,也可以表现做事的精细度上。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做一辈子好事,
做好人一次不难,难就难在好人做到底。
三层含义是,知行合一,将善念转化为善行。这是我们最终目的。
二、立志
知善恶,明事理,然后需要立一远大志向。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之所以立志向,是为了下文的知行合一服务。
志向,不分职业,不分老少。
农民的志向可以是当地主,
掏粪工的志向可以是自动化掏粪公司老总。
写段子的志向可以是大文豪。
偷鸡摸狗的志向可以是侠盗。
总之,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爱好。
都可以设定本领域的顶级目标,
并不一定非得实现这个远大目标。
有个梦想,总是好的,不在乎结果是什么,我们结果都是那个小盒子,而我们要在乎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扩展的生命宽度。
一个农民,现有一亩三分地。他梦想良田千亩。
有梦想他就要去开荒,去雇佣机械,去学修理,去雇佣人工,去和人打交道。
有没有梦想,最终结果一样。
但是,没有梦想,遇到就是那一亩三分地,见到也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有梦想,你遇到的更广阔的天地,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可能会收获几百亩的土地,离目标甚远,但不可否认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还是那句套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有时会觉得,目标太高远,让人感觉力不从心。有两点建议
一是勿忘在上一节提到的良知,品质是我们所要保持的。外在的物质名誉,只是在追求品质时的附属产物。一个人无良知,就算当上了统帅,也只是希特勒那类,祸害更多。
二是将目标划分几个阶段,想拥有良田千亩,每年试着开荒一百亩,每三天一亩地,将目标化整为零。就会发现每天都是喜悦,每天都是成功感。
英雄,圣人,大侠,均是从我们普通人中走出来,没有谁刚出生就贴上将来是圣人的标签。与其羡慕,不如要求自己成为大侠。都说圣人离我们太遥远,大侠只是梦。但是不妨碍我们用良知要求自己,使我们成为接近大侠的人,成为知善恶、明大志的人。
三、知行合一
大师认为知行合一,是道德意识和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的关系。
我用我的理解,白话的解释一下我的想法
知,可以是良知,也可以是知识。行,可以是实践,行动。
我理解的第一层含义,
一个人知道多少,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少事。
举个例子。一个只有三年小学文化的朋友, 让他给市长写讲演稿。他也写不出来。他的能力也就只能写小学作文。
一个人的体力,只能跑一百米。而去跑一万米,非出人命不可。
做人做事量力而行。
第二层含义,
如果知道的多,行动的少。行动力拉低了良知。
一个人集所有优秀品质与一身,就是不付之行动。
看见有个老头摔倒了。心里那个感慨。那个可怜,此时觉得会有人帮他,或者觉得他不需要帮助,
此时此刻,好心不行动和恶心不行动,是一样的状况。
致良知就是教导我们,不因善小,不因麻烦,不因恐惧而缺少行动。
第三层含义,
如果知道的少,行动的多,那是蛮干。
现在,部分人专业技能一般,通过走关系,走上了高层,以至于内心品质素养知识经验,跟不上目前的职位,所以只能通过权势压迫下属。这就因知道少,品行少,获得的太多,造成种种问题。
具体怎么理解知行合一呢?
无论知多行少,还是知少行多。均是因为恐惧。
知多行少是因为有些良知,有些知识,有些能力,但是恐惧社会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怕碰瓷,怕惹麻烦,怕栽赃陷害,所以减少行动保护自己。这是人之本性,想要做一个萧峰一样大侠人物。其实要反人的惰性。正义公理和个人脸面那个重要?之所以选择脸面,其实也是良知缺失。没有正义感,没有同情心。知多并不多,有能力而不为,有实力而不为,有知识而不为,关键是缺少良知。知多行少就要求我们再一次端正自己的内心,把正义排前列,还是自私心排前列。之所以不行动,是因为没有用丰富的智慧想问题,直线可以帮助人,曲线也可以帮助人。
看见有人摔倒,可以打110,120。
看见公交车上,有人准备偷钱包,你可以大喊一声,我的钱包被偷了。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肯想,总会有办法。也许会说,敌暗我明,暗箭难防,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传播正义,传播正能量。而不是为了怕这怕那停止不前。
知少行多,付出的少,得到的多,就会恐惧失去,买官的怕丢官,捡到元宝的怕被人惦记,不劳而获的东西,永远都怕失去。知识少,行动多,我就是热心肠,无论我知道多少,我就是愿意去参与,去掺和。勇于探索是件好事,但是得有基本常识,宇宙中得穿太空服,不是动画片那样光着屁股就可以。良知少,行动多。做事不以良知为准则,做再多的事,也只是无意义,甚至是恶事。
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分不清良知和善恶。分不清品质,情感和外物在心底的顺序。我在乎家人,也在乎工作,也在乎钱。如果让我取舍,我会好不犹豫选择家人。举个例子,领导给我说,多加钱今天就别回家了。我不在乎钱少,但我在乎家人,我得回去。再举个例子,某人给法官说,绕我一命,不然让你丢官。官职不是我所追求的,正义才是我的追求,不怕丢官秉公执法。正因为有良知在,我们不怕用钱来压迫,不怕用权来压迫,不怕用情感来压迫,甚至不怕用生死来压迫。生死是最大的恐惧,超越了生死,就无所畏惧。一个人烦恼和恐惧也就是因为良知不清。一个人追求的越是高贵品质,在乎的越少,那他就一定很少恐惧,很少烦恼。
知行并不矛盾,知行相互联系,按我的理解。首先,知道多少,良知多少,就做多少事。其次,若想达到一定的境界,以志向为目标,以良知为准则,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知识面,使得良知和知识能对应行动。良知不明,通过除学习以外的任何手段获得的成果,只会增添恐惧、烦恼和暂时的快乐。每个人的智力水平不同,能做的是不同,不必羡慕别人的成就。我们任何人要做到就是,致良知,立志向,再在自己的能力之内百分百释放热情。这样人就会更快乐,获得的成功感越多,人更会更知足。
知行合一,是我理解的积极中庸之道,不激进,不退缩,明善恶,知进取。
~~~~~~~~太长不看~~~~~~~~~
简版:知行循环前进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