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华灯初上,上海图书馆门前诺达的广场上,光线略有些暗淡。图书馆陆陆续续有人走出,带着一天在书海游弋的满足感。在图书馆正门台阶的最下方的广场一角,有一个类似电话亭的亭子,暖色的灯光照的亭子通体明亮,在城市的晚上给人舒服而又温馨的感觉。
走进细看,亭子上有几个字“朗读亭”,边上用隔离带绕了好几层通道,通道的最里面,排着三十几个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的在大晚上继续排队等待呢?原来是央视的一档节目《朗读者》来到了上海,在图书馆前设置了这个朗读亭,每人有三分钟的机会读自己喜爱的书,参加央视海选。
我是看到微信上有这个帖子,刚好离家比较近,吃好饭没事就过来看看,不过接下来的几句话,马上就让我震惊了。
“你排队排多久了?”我问了排在我前面的一位中年妇女,短发、背着个包。
“中午12点就来了,已经排了8个多小时了。”
“啊”,我张大了嘴巴。
“12点已经算晚的了,早上5点就有人排队了,队伍太长,12点多点保安就不让排了,你现在过来保安大概不在,要不然根本进不来。”
“哇,太夸张了,还要排多久才能到啊?”我脑子里除了惊讶还惊讶。
“12点前吧,今天能排到就不错了。”她轻描淡写的说。
“排这么久值吗?”我压抑不住内心的疑问。
“就是想感受下、参与下”,她欲言又止,大概文学啊、高雅啊什么的,大白话不大好说。
“我是替我女儿排的”,前面一位男士听到我们谈话,扭过头笑着说道,“以后为了小孩儿,你也会这么做的”,他还自备了小板凳。
“那你们不吃饭吗?”
“我自己带面包了。”中年妇女说道,指了下自己的包。
正在这时一位十几岁的女孩儿跑过来,指了一下我,向中年妇女问到“他是排在我们前面还是后面?”
“我们后面”,接着又对我说“她刚才上厕所去了,是在我前面一位”
我环视四周,有一个工作人员端着盒饭,坐在台阶上吃,旁边的矿泉水瓶里的水,只剩下指头那么高了,显然工作了很长时间了。图书馆往出走的人已经少了,不远处的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已迫不及待了,而唯独这里,时光瞬间慢了下来,没有咖啡,没有热茶,没有萨克斯风,只有清风,只有明月,只有静谧。
“这里在干什么啊?”一位跟着妈妈从图书馆出来的小女孩,跑过来大声嚷道。那位工作人员连忙放下手中的饭盒,走过去做了一个“嘘”的动作,“这里在录音,不可以大声喧哗哦!”妈妈连忙带着小女孩儿走开了。
原本,我想着就是一个简单的亭子,大家来拿本书随便读读,感受下朗读的氛围就可以了,不曾想大家的热情这么的高,更不曾想为了三分钟而宁愿排上十小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我想起一名记者和一名登山者的对话。
“你登到山顶,看到什么了?”记者问。
“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没有。”登山者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那么执着的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去?”
“爬上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才能平静。”
望着眼前的这些男男女女,吹着饱孕寒意的风,大脑无比的清醒。他们从哪来、做什么、成功与否都已不重要,此刻,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朗读亭的朗读者。在朗读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公平的。
一位朗读者走出朗读亭,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在暗淡的夜晚,看上去特别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