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读到关于日本企业由于管理层的经验主义使得企业转型难,没落快;因而得出"经验是财富也是累赘"。
今天是高考第二天,想起了高中时代,觉得这句话适应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
文理分科时期,
当时的你对于文科和理科能分别吗?是否找方法了解过?
当时的你选择文理科的原因你还记得吗?
是因为喜欢?是因为兴趣?因为家里人的意愿?因为学长学姐或班主任的经验?
那时的我们,
家庭学校的唯一要求:学习。条件:不许看电视,不许出去玩。
所以对于选择文理之后的路是什么,我没有概念,只知道学科不同而已。
听取身边人的建议后,我总结文理科的区别:
1、文科就是走官路,路窄需背景;
2、理科就是工人阶级,路宽无要求;
3、若你能学懂点理科,就一定别选文科;
听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班60人,3人选文;全年级20个半,5个班级是文科。 当时对于选文的同学,我们都有同情和鄙视的心,"他是学不好理才去学文的"。
于是,只是不挂科的我便选择了理科,接着高考失利被调剂到西安财经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进校后才知道,我一理科生报了文科院校,又被被调剂到理工专业。
一波三折,可进大学后我依然对于文理的区别不甚了解,直到大四找工作时,才开始意识到文理科在社会中角色的不同。
虽说,现在的我们,理科学生可以跑去与文科学生比拼,文科的也可以来与理科的争夺。
但文科和理科对人的思维培养以及处理问题方式的培养,完全不同。
文科和理科的圈子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
但这些,当时的我们一无所知。
高二分文理时,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0;
高二分文理时,我们的视野和远观能力=0;
所以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分文理,报志愿甚至喝咖啡还是喝果汁我们都希望有人来帮我们决定;
选择时,我们习惯性的看向向身后的父母兄妹或者老师朋友,他们便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家长努力赚钱,提供高水准的生活学习条件。孩子出生前,家长便已想好并安排好他每个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和培养的兴趣,孩子只需机械性的照做就OK。什么阶段不做什么事,孩子该享乐的童年时光和情窦初开的少年时期都在学习,理论知识都不弱,实践能力都不强。
而且结果也往往与家长的期待相反,童年时期没玩够的孩子高中玩,被阻止的早恋走向了小树林;
相比70、80后,90、00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条件,但叛逆早熟甚至犯罪的的概率却高得离谱。
每个人都不能被压迫,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不分年龄,不分阶层。
我们最应该培养孩子的是: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最应该给孩子的是自由的主权,自己未来的选择权,凡事一起讨论一起商量。
经验是指: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我们遇到某个事情经过努力处理从而妥善解决,由此得出的结论。
时间在变,时代不同,人也在变,思维不同,社会生活企业都在转变,都与那个时期不同,所以当初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当下的时代,经验也需要随着时代而更新。
家长朋友们,与其传授不一定适用的经验,不如让孩子们自己去经历自己去获取经验。
愿高三学子高考顺利,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未来报一个喜欢的志愿,拼全力,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