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用幼年时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幸福并不是一件特定的事达成以后,就能长久的保持。
与其因为还没有达到幸福的境界而垂头丧气,与其浪费力气苦思冥想自己到底有多幸福,不如认真地去体会和挖掘幸福这一无穷无尽的宝藏,同时去争取得到更多。要记得,“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练习
养成习惯: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
我们都知道,改变是困难的。大量研究指出,学习新模式、采用新习惯或者打破旧习惯,比我们预想的要困难得多,所以绝大多数个人和组织所尝试的改变都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在履行承诺的时候,即使这些承诺对我们是有益的,但仅仅依靠自律也远远不够,这就是大多数新年计划最后都会落空的原因。
吉姆·洛尔(Jim Loehr )和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在《全力以赴》[插图](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一书中提供了有关“改变”的另一种方法:与其强化自律性,不如养成固定的习惯。他们认为,“养成习惯要求确定行动的细节,并规定在特定的具体时间内完成,这需要感受到深刻价值作为行事动机”。
养成习惯通常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保持一个已形成的习惯就相对容易多了。最优秀的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知道何时该进行实地训练,之后在健身房进行体能训练,最后做伸展和放松训练。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刷两次牙是一种习惯,不需要什么强大的意志力。我们需要用同样的模式来养成新的习惯(即行为惯性),一旦习惯养成,余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对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运动表现是他们价值的最集中体现,所以他们愿意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部分人来说,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每天都会早晚刷牙。如果我们要追求幸福,认清它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们就需要为此养成习惯。
什么样的习惯能让你更幸福呢?你希望生活发生怎样的改变?比如,每周运动3次,每天早上冥想15分钟,每个月看两场电影,与伴侣每个星期二出去约会,隔天阅读一些有趣的读物,等等。每次养成的新习惯不要太多,一两个足矣;另外,在习惯被固定下来之前,不要试图养成新习惯。就像托尼·施瓦茨说的,“微小的进步,好过野心勃勃却遭遇的失败……不要着急,成功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旦你确定了新习惯的内容,先把它们列入你的计划,然后开始行人们常常抵制建立习惯性行为的原因,往往是觉得它们会限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需要与他人互动的事情上,比如安排固定的时间和伴侣约会;或是规律性地从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比如绘画,这些似乎都让我们觉得受到了限制。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把一些活动变为习惯和规律,无论是去健身房运动、和家人相聚,或是阅读,结果往往不是自然而为,而是让我们被动地生活(任凭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被他人的需要所占用)。在有规划、有规律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妥善地安排时间,为更好地发掘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时间保证。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这种习惯性行为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设定的约会时间,我们可以随意地选择约会的地点。最具创意的人们(像艺术家、商人或是家长)都有他们自己的日常习惯,这使得他们更有自主性,能够更自由地发挥创意。
在本书中,我还会不断地提供类似的练习。当你做不同的练习并且养成不同的习惯时,你会觉得越来越幸福。
表达感恩:每天记下5件值得感恩的事
罗伯特·埃蒙斯(Robert Emmons)和迈克尔·麦卡洛(Michael McCullough)的研究表明,每日把那些值得感恩的事情记录下来的人(每天写下最少5件值得感恩的事),确实在身体上更健康、内心更幸福。
每晚在入睡前,写下5件让你因感恩而快乐的事情。这些事情可大可小,从一顿美食到与一个好友的畅谈,从日常工作任务到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你都可以写下来。
如果每天都做的话,你可能会重复地列出一些事情,这很好;重点是,在重复之余,为了让你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请在每一次把它们写下来的同时,去想象当时的体验和感受。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
你可以自己做这个练习,也可以与你所爱的人一起完成,比如爱人、子女或者是父母、兄弟姐妹。共同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可以让彼此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