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人 / 文
笔工送样品笔,试之,不佳!影响书写情绪 。善书者不择笔,有欺世之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书圣善书,如用长锋羊毫秃笔,令其复书“兰亭序”,估计书圣,也只有望笔兴叹了!
不择笔的关键是善书,善书者,笔、墨、纸精良,书之如虎添翼 。笔在手中,心中有笔,进而随着书者情感、节奏、笔墨变化,点画的空间分割,字与字,行与行,字与行的变化,最终,书者心手双畅,笔墨两忘,书者的审美思想,自然而然跃然纸上,何来择笔?
反之,不善书者,即使用天下最上等之笔,也束手无策。其笔下点画,必然如腐朽草绳,如烂泥所捏,如死蛇缠树,软无筋骨,或如刚出锅的油条,外坚且有气泡(点画之肿瘤)而内空。如此,其书之精气神全殆尽 。乾隆帝择笔且用上等笔,可他不善书, 只是喜欢写,其书仅停留在用文字记录上,故书不佳且有媚俗脂粉气,香软无丈夫气。若非帝王,如此媚俗之书写汉字,不可能流传至今!
不择笔,是善书者的心中之笔,非实际之笔,不管善不善书,笔、墨、纸相发,不同质地笔,相配不同大小书体,才合情理。颜鲁公写《祭侄文稿》,堪称是善书者不择笔的典范。从此稿的起笔、行笔、收笔、使转、涨墨、枯笔,及在纸上面留下规迹,可推定颜鲁公书此稿,应该是秃笔粗纸。作者书此稿时,面对是书者侄儿尸首分家的悲愤、哀恨、悲痛,书者是用笔和文字,陈述书者的此时此刻的悲愤之情,何有心情去刻意择笔呢 ?
书者,书写习惯不同,纸墨不同,时空心境不同,书体大小不同,驾驭笔的能力不同…… 我以为选择适合自己习惯的笔,顺手顺意,能通过笔墨文字,再现书者的审美思想和艺追求,便是最好之笔 。心手之笔,手中无笔,笔在心中,才是最高的不择笔 。
2019年4月20日,新野人随记于【归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