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讲后半段这个经文,“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关于这段,我想提炼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对父母尽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作为一个孝子,其实完成了三个伦理本分的角色。这三个伦理本分的角色就是,第一个“生民之本尽矣”,第二个“死生之义备矣”,第三个“孝子之事亲终矣”,
我们来好好分析这三件伦理本分的角色。
第一个“生民之本尽矣”,这是尽到了社会伦理的本分,也就是透过对父母养生送死,同时也尽到作为人民的一种本分。所以我们作为人子,同时也是社会国家的一份子,你现在对父母养生送死,事实上也是尽到了作为人民的社会伦理的本分,这是第一个伦理角色的完成。
那第二个伦理角色的完成是生死伦理的本分。这个就是借着人子对父母从活着到死亡的道义责任,把它进一步扩大到宣扬应守护所有人从活着到死亡的道义责任。我们切身的就是从父母活着到死亡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人子尽到这样的义务,也可以把它扩大到宣扬守护所有人,从活着到死亡的道义责任。所以呢,有生就有死,这种生死是大事,因此,尽到生死伦理的本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伦理本分的课题。
那第三个完成的角色是孝子伦理的本分,也就是透过孝子这样一个养生送死,成为孝行典范,为人所效法,完成“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的这个孝子伦理的本分。
所以,以上我们看到,这三种不论是作为社会伦理本分,或者生死伦理本分,乃至于孝子伦理本分来讲,以上阐释的都是责任伦理学,它不是像西方所说的基于权力的一种伦理学,所以呢,我们从“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这三件伦理本分中可以看到《孝经》这样的特色。
第二个重点,我要说明的是有关于“孝子之事亲终矣”的“终”,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请大家注意,我这里的翻译是说孝子奉事父母的具体形式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但内心依然终身思念着父母,我是这样翻译的,我也认为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翻译,不然会被以为孝子事亲在丧礼结束就结束了。这里的“终”指的是,在外在的具体的侍奉父母的礼仪形式上,我对父母从生前到死后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我要面对的是一个没有活生生的父母的时候,自己内心的追思才要开始。
就像《易经·系辞上》里面所说的“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意思就是说圣人考察万物之始,所以知道他所以生。然后追究万物之终点,所以才知道他所以为什么死,所以这讲究了终始之道,也就是一个生命都有他的开始,也有他结束的规律。但是结束并不就是结束了,而是另一个旅程的开始。
我有个特别的解释,也不敢说一定对,是在准备这一章之后,前后文对照的结果,分享给大家。我的体会是这样,这个终始之道,指的是从一个具体的物质形式上的生命旅程,进入到一个精神生命旅程的开始。
那关键就在这个原始反终的“反”字,是归返、回归的意思。回归什么呢?我们的心是要回归到生命原初时,父母如何生我、养我、育我、爱我的感恩之情,感恩之心。平时父母健在的时候,你比较不会这样想,现在去世了,完全是精神上的追思感恩之情,不再只是生前可以具体嘘寒问暖、奉汤喂药的孝亲动作,所以这个“终”字指的是,活着的时候尽子女奉养之责,死了之后也能永保追思感恩之情。这是我对“孝子之事亲终矣”的“终”的一个理解。
最后,这一章我做一个简单的结语,《丧亲章》作为《孝经》的最后一章其实有它特殊的意义。
不善解者认为这样的丧礼都是对子女的绑手绑脚,但我们真正细看,会处处发现它都在讲一个真正孝子内心对父母的感恩、追思之情,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因此学者才会称儒家的学问是一种纯心伦理学,而不是功利伦理学,或者效益伦理学。
这一章大家如果从内心本质去重新看经典原文,你就不难体会那些外在的身体动作,包括外在礼仪形式的规定,其实都是自然延伸而出。孝子孝心到哪里,你自然就会做到哪里,你内心够不够真诚,是不是只做个样子,你自己内心最清楚。
此外,儒家制定丧礼,透过孝子典范来移风易俗,维持政治社会上的安定,后来汉代就用《孝经》来治国,用之于制度上,奠定了帝国稳定四百多年的基础。但是制度实施久了,内心本质的问题越来越不被看中,丧礼或者是一切礼仪,也就成为一种停留于形式而遗漏了最根本的纯心的仁学,所以它也必然产生一些弊病的问题。因此古人说“礼以时为大”,时间的“时”,也就是说,礼仪制度可以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是整个礼仪的核心精神是仁心的内涵,仁义道德的仁,仁德的内涵。这个却是一个不变的最重要的核心,我们也应该要用这种最重要的仁心这个核心要旨来看待这一章,才不会误解这一章,只重视在这个形式上面。以上是我对这一章的理解,跟大家分享。(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1.孝子完成的三个伦理本分的角色是什么?
对父母尽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作为一个孝子,其实完成了三个伦理本分的角色。这三个伦理本分的角色就是,第一个“生民之本尽矣”,第二个“死生之义备矣”,第三个“孝子之事亲终矣
2.“孝子之事亲终矣”的“终”,到底是什么意思?
“终”字指的是,活着的时候尽子女奉养之责,死了之后也能永保追思感恩之情。
3.《丧亲章》作为《孝经》的最后一章,它特殊的意义是什么?
不善解者认为这样的丧礼都是对子女的绑手绑脚,但我们真正细看,会处处发现它都在讲一个真正孝子内心对父母的感恩、追思之情,自然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因此学者才会称儒家的学问是一种纯心伦理学,而不是功利伦理学,或者效益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