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生书记自幼就属于天资聪颖,出类拔萃的那拨人群。
正如沙家浜知名作家谭老师在其最新力作《岁月珍珠》的序言中所刻划的那样:“吴老年轻时勤奋好学,从戴红领巾那天起就立志报效祖国,理想长大能够有所作为,作一个时代的先锋”。因此,可以这么说,在那时小小年纪的他就对文学艺术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
虽然说,吴老在初中毕业后就在生产队参加农事劳动,但这丝毫也不能动摇其的文化艺术的执着和恒心。
也由于其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上的认可,因而他先后担任了生产队农技员、大队农技员等职,不久后又成了沧泾团支部书记以及副大队长,随即又升任大队党支部书记、还有杨园镇建筑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镇文教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可以想象吴老多年来的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和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是由于吴老有着不同寻常的文化素质,又曾参加编写《杨园镇志》、《辛庄镇志》、《辛庄掌故》的工作中去。
另外,吴云生同志还是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他非但有农业技术的本领,还有养花种草的闲情雅志。您看在他家庭院硕大的场地上摆满了各种花卉盆景和根系发达的铁树和菊花和无花果,真是不胜枚举。总之,只要一脚踏进贵府的庭院,就会感受到一派四季如春的温馨和醉人的美感。
吴老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类报刊和杂志上佳作叠出、风声水起,其创作水平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结出了一串串清香扑鼻和累累硕果。同时,他为了让更多的人群能够读到其智慧和文学艺术的结晶,就将那些感人肺腑的精彩文章像珍珠一样地串联起来,首先结集出版了《岁月珍珠》这部脍炙人口的传世力作。
日前,谭老师还有府居沙田花园的黄老师,连同在下也一道赴吴老家中去作客,他曾正色地谈到了其目前的写作计划时这样说道,在推出《岁月珍珠》以后,还有撰写和出版杨园的地形地貌以及岁月变迁,叙述在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另外还有他自己的从政经历和内心独白,让人们世世代代铭记共产党的恩情,他同样会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来讴歌伟大的新时代。
当我翻开吴老散发书卷芳香和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力作后,真是使人有耳目一新和喜出望外的感受。
吴老在《习俗趣乐》的章节里叙述了新年里“擂亲眷”里这样写道:过去,农民一年到头忙于农耕生产,很少有机会走亲访友。只能到了春节,趁休闲的时候,就会涌现,女儿回娘家、小辈望长辈、大人看小孩、亲眷碰碰头、朋友聚聚会等等此类的亲情互动……
还有亲友之间的轮流请客,吃新年酒,随后还有什么刮老卜之类年味浓郁的佳话,可以说,这样的形色从远古走来,也不知传承了多少年和多少代。
吴老在文章的末尾这样写道: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这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古老习俗已经融入了历史,珍藏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可以这么说,吴老的此番表述,是多少同龄人的亲身经历,他用丰富多彩的笔墨生动地刻划了我们这些人的岁月过往,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和对逝去了的青春无限的眷恋。
拜读吴老的文章,非常感谢他让我们打开心门,重新回味当年的风土人情和醉人的一派景象。
吴老在吴门庭院菊展中饱含深情地叙述道,菊花,别名秋菊,每年立秋时节盛开,全国各地都有举办菊展的习俗。2017年金秋时节,我们常熟虞山镇在西城楼阁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菊展。在这次菊展上吴老培育的菊花婷婷玉立,力挫群芳,独占鰲头。迄今为止,吴老家的菊展业已举办第4次,次次都博得主办方和各位菊展参与者的一致好评和推崇。
文章作者在叙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时,将中国菊花刻划得入木三分、头头是道,他扎实培育菊花的技术功底和理论水准都是顶尖级别的。故而,他能有如此高超的成就决非一般人群所能达到的境界。我们在拜读他华丽文字的同时,又被他用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所牵引,让读者的思绪也走进了吴老菊展的芳草地。
吴老的《广播喇叭又回村》又勾起了我们同龄人的深情回忆。
正如他在佳作中所描写的那样“触景生情,让我回想了往事。喇叭,在我孩童时代时已经接触喇叭了”吴老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得完美无缺,他的文章走进了彼此这个年龄段的心坎里。
吴老《岁月珍珠》这本力作堪称风土人情,社会实践,环境变迁,社会新风表达得如数家珍,丝丝入扣,完完全全地开打了人们的情感世界。他的这部著作,真是给人以一份文学艺术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
也正如《岁月珍珠》序言作者谭良根老师挥毫泼墨写下的毛主席的七律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山千山只等闲……所表达的意境。就是告诉勉励大家要在前进的道路上攻艰克难,奋勇前进。此外,谭老师的另外一幅墨宝“芬芳世界”则是对吴老新作问世的祝贺和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