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5:BBBDA
二、简答题
1.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举例说明
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去跟随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领导者必须有追随者,必须拥有影响其追随者的能力和力量。拥有权力且适当的使用权力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管理和领导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却有着以下四个方面不同:
①管理的职能比领导广泛。领导是管理的一个方面,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但是除了领导,管理还有其他内容,如计划、组织和控制。
②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而领导的对象是人,主要是通过对他人施加影响,使之致力于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的过程。
③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工作。
④管理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性权力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之上,而领导的权力既可以是建立在合法的、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以建立个人的影响力和参照权力等基础上。
2.目标管理的含义、特点、内容
含义:
目标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成果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强调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
特点:
①以目标为中心。实行了目标管理就可以用目标来衡量工作绩效。目标管理把组织的目标同全体员工各自的工作目标联系在一起,组织中任何计划都必须用目标来衡量。目标既是计划执行的依据又是考核成果大小的工具。
②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强调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融合为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目标,又通过目标管理把组织的总目标逐级分解,要求组织内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提出自己的具体目标。各自的目标都必须以总目标为依据,是总目标连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组织整个系统的总目标。
③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目标本身具有激励、导向、鞭策的作用。目标管理中目标是上下协商制定的,是上下参与管理的结晶。目标的制定者同时又是目标的执行者,因而目标管理能激发广大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内容:
①目标的制定。目标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制定目标。企业要制定一年或一个时期的整体目标,各级管理部门制定本部门要实现的策略目标,每个员工制定个人目标,形成了一个目标体系。
②目标的展开。目标展开的过程就是组织的目标从上到下层层分解、落实的过程。目标展开其实是目标制定过程的继续,它是目标更接近于实现的一个重要步骤。
③实施目标。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是决定性的环节。实施中上级应积极为下级创造条件,宜采取商议形式协助下级解决问题,既要给执行者必要的权限,让执行者自主管理执行,又要以目标为依据对照检查工作,随时纠正偏差。
④成果评价。目标管理特别强调重视成果评价。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按季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目的是鼓舞土气以便更好地完成下期目标。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由直线制和职能制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结合而成,其特点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管理层次上设置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协助直线主管工作。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一种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既保持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具备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职能的优势。其优点是:①指挥权集中统一,决策迅速,且能得到有效贯彻;②因各职能部门仅对自己应做的工作负有责任,既可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又可减轻直线管理人员的负担;③易维持组织纪律,确保组织秩序,在外部环境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
其缺点是:①不同的直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目标不易统一,易产生不协调和矛盾,从而增加高层管理人员的协调工作量;②不利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③组织刚性大,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集权式管理。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一般适用于中等规模,或者是规模较大但发展环境较为稳定、外部竞争不激烈的企业。
4.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该管理途径的思想就是把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以全部员工参与为基础,满足客户的需要,使企业或组织的全部员工收益。有如下特征:
①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方位的,即广义的质量。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②全过程质量管理。优质产品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质量管理的范围应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的所有环节。
③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反映,组织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质量都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组织内的所有部小、所有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学习并科学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
④全企业质量管理。企业各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产品质量职能分散在企业的各有关部门,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⑤运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加工这一环节,也不只局限于加工产品的工人,而是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三、论述题
1.战略管理的含义和基本过程(即:不同的战略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战略管理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具体而言,是指企业依据其宗旨和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战略管理是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一个系统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三个阶段。
(1)战略分析。战略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及内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①确定或重审企业的使命,决定企业的发展愿景。
②分析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准确界定外部环境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机会,以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威胁,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
③评价企业的内部能力,根据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具备的核心专长(那些能形成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并被市场认可是有价值的,因而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有关职能活动方面,决定企业相对于关键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综合考虑第②、③项对于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准确定位,提出企业的战略目标。
(2)战略选择。战略选择阶段的任务是为企业长期目标确定恰当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目标及实现途径。主要工作包括:
①根据战略分析阶段确定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索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备选的战略方案。
②根据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各战略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各方案的优缺点,预计实施过程中需要的资源配置,并从中做出选择。
③根据选定的战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将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
(3)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阶段的任务是为战略的具体实施安排组织条件,并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领导、指挥和控制,以保证战略目标实现,或是根据战略平衡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主要有以下工作内容:
①根据战略的要求调整组织结构。战略决定结构,结构影响战略新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如可能导致企业业务重心的转移或者业务范围的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进行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企业战略。
②调整或者改变企业的各项职能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等。
上述各种职能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具体表现,是企业战略实施的载体,通过这些具体的职能战略,企业确定的新战略得到实施和贯彻。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职能战略进行动态控制,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或者外部的具体环境的实施条件已经发生改变,则可能要对相应的战略举措甚至战略定位进行修订。
2.详述菲德勒的领导情景权变理论的内容。
费德勒的领导权变模型认为,不存在一种适用于一切情境的唯一的、最佳的领导风格,各种领导风格只有对应于不同的情境才最有效。有效的领导风格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领导者应该首先摸清楚自己及所辖的下属领导风格,并争取自己或下属委派到最适合各自风格的情境中,以实现最佳的领导绩效。
管理者行为的两个维度,即关心人和组织不是绝对对立的,这两种方式的管理行为是否有绩效视具体情境而定。菲德勒认为,一个管理者采取某种领导方式的效果如何,更重要的应取决于他所处的情境顺利与不顺利的程度。他认为影响管理效果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也就是领导者受其团体成员喜爱、信任和乐意服从的程度。研究表明,这是情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组织的成员对其管理者信任、喜爱或愿意追随的程度越高,则管理者的权力与影响力就越大。
第二,工作结构,这一因素可用明确(+)和不明确(-)为指标。测量方法为等级评定法,内容包括:
1)工作目标的明确度,即团体的每一个人是否了解工作所需的条件是什么;
2)通往目标的途径的多样性,即是否实现目标的多种途径;
3)解决方案的正确性,即是否有独特的、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案;
4)结果的可验证性,即决策结果的效度。在工作结构因素中,还包括训练与经验的作用。
第三,职位权力,即管理者所处的职位赋予他权力大小,或者说他拥有的实权有多大,包括领导有无雇用、辞聘、奖惩被领导者的权力,所担任的职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任期有多长,上级与组织是否支持它的威望等。测量方法是采用标准问卷,实行等级评定法。
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的,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以下两条路径:①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②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菲德勒模型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这为领导理论的研究方向开辟了新方向。菲德勒模型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形态,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境。同时也提示管理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领导者。菲德勒模型的效用已经得到大量研究的验证,虽然在模型的应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LPC量表的分数不稳定,权变变量的确定比较困难等,但是菲德勒模型在实践中还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希望以上分享能够帮助20考研的学弟学妹,最后祝愿所有的学弟学妹考上我们学校,我们在商大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