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代流行清淡,大家喜欢阴阳美,十分看不惯那些浑身肌肉疙瘩的将军。。然而,很不幸,桓温就是一个这样的将军。
桓温生不逢时,他另类的性格在当时显得十分格格不入。更惨的是,桓温还自幼丧父。当时把权的宰相瘐亮脑子进水,让打仗的将军苏峻去管理农业生产。这就好像蒙哥马利下乡研究土猪养殖技术,完全不对口。苏峻干不好,一看上面没工资发,反了。宣城太守桓彝撞在了枪口上,被杀了。他儿子刚好是钢铁直男桓温,于是桓温为复仇费了不少劲。
相比起其它望族,桓温还是挺穷的,又没有声望。王家是靠祖上充钱才成为VIP的,而桓温只是个免费玩家,想赚钱那可是难上加难。桓温先去尝试赌钱,把原本不多的钱都赔光了,还欠了不少债,差点把小命搭进去。最后还是“赌王”袁耽去帮他连本带利赢了回来。
这下,桓温明白了,做事不能鲁莽,要三思而后行。赌钱不行了,那就靠出名吧。怎么出名?西晋诗人左思在写好《三都赋》后因长的丑无处投稿,张华便出主意说可以请名人阅读后帮忙打广告,左思照做后大获成功。桓温也想让别人给他吹吹牛。这点桓温很幸运,早在他刚出生时,父亲的好友温峤便夸这孩子有奇骨,将来能干大事。于是,桓温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娶到了南康公主,出了名。
当了司马家女婿的桓温成了大佬,开始不老实了。他先在荆州积蓄自己的势力,修炼多年后成了货真价实的老大。这个时候,他虽然野心暴膨,但以他的威望,还不足以成为占山为王的军阀。
不过,桓温很快有了发展的机会。朝廷命他攻打蜀王国成汉,桓温高兴极了,挥军把成汉打了顿结实,国王李势被俘。朝廷见桓温这么利害,不由得提防起来。后来,桓温为了扩张势力,要求北伐,没有得到回应,桓温就不停地写申请,朝廷好不容易答应了,桓温便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这一次,打到了灞上,离长安不远了。但桓温知道自己能混得风生水起全靠武装力量,所以不能太拼,以免过度消耗。于是,他撤了,这次北伐莫名其妙地失败了。
永和十二年,桓温再次大规模北上,开始了每二次北伐。当时中原胡人打得不可开交,正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被桓温一阵猛攻,连洛阳都给打没了。洛阳是西晋的首都,攻下洛阳,几乎就是北伐成功了。桓温进了洛阳后十分激动,叫皇帝大臣赶紧回家吃饭,不料东晋的土豪们吃麻辣串吃上瘾了,再加上住处已定,懒得搬家,所以没一个人来。桓温本来就想建功立业好跟皇帝叫板子,一看没人来,留着洛阳也没有用,干脆回去算了。他没有留下一兵一卒守洛阳,而是全军撤回,所以胡人也没有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洛阳。北伐再次莫名其妙地失败了。
桓温虽然连败两局,仍不曾放弃。太和四年,他领兵点将,开始第三次北伐。军队经过金城,桓温从前在这儿插过的一棵柳树苗,现在已经又粗又大,枝条茂盛。桓温看着柳树,想到自己不再年轻,这第四次出征生死未卜,忽然抱着树哭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能有如此敏感的神经,也算是难得了吧。桓温的这第三次北伐再次重击了胡人,开局就把前燕军队打得不知所措,连连溃败。桓温还用游击的方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插入差敌人后方。这一战,桓温率领的晋军以少敌多,差点就灭了前燕。但部队一直追到枋头后,补给出了点问题,并遭到敌人的顽强抵抗。晋军一则疲惫,二则没吃没喝的,很不经打,敌人每次反扑都能造成很大伤亡。最后,桓温只好在无奈中撤军了。
之前的北伐虽然失败,但都是因为桓温过于谨慎为保存实力而失败,这一次,桓温是真的败了。士兵阵亡大半,只剩小半缺胳膊少腿的残兵败将,他的威信也因此所剩无几,还尽遭人们责怪。之后,桓温再也没能组织一次大规模北伐了。赔了本的桓温,不再对外,而是开始整整家里的事。首先,一群早就看他不顺眼的名士借枋头一战的事来砸玻璃,怎么办?把他们搞掉呗!桓温用各种方式消除异己,还曾经设“鸿门宴”想杀掉谢安和王坦之。人打光了,钱花光了,找世家大族要去。威信不够了,就一脚端了皇帝,立个新的。这下威信总算够了吧。有人受不了要出来反他,他就征一队人过去吊打一顿……总之,桓温这个谨慎的人突然狗胆包天,啥事都干出来了。他把北伐失败的气全撒在朝廷上,向朝廷要这个要那个,很让人不省心。晋简文帝怕他造反,全都答应了。
不过,桓温毕竟是做贼心虚,简文帝临终时下了四道昭书让他回去,他都不敢回,最后,他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居然向皇帝索要九锡,这成了后人说他反叛的证据。谢安和王坦之也知道桓温活不久了,就要求写文件的反复修改,改来改去硬说不够好,终于把桓温拖死了。这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带着遗憾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桓温在历史上被定为叛臣,但这不影响他是一代枭雄。有时候,谤文并不能决定魔头和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