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虽然过得些许落寞,但好歹有两个女儿陪着我,我们下午一起做手工,晚上一起吃火锅,一起吃月饼,一起到天台赏月,想来也是极为幸福的。
每到中秋节,我想天下的游子估计都会想到东坡先生吧,穿越千年,遥望明月,我们仍然会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慨叹吧!
我想仅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耳熟能详的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月圆人团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林语堂译 ThemoonwillhavePreludeToWaterMelody. Howrarethemoon,soroundandclear! Withcupinhand,Iaskofthebluesky," Idonotknowinthecelestialsphere Whatnamethisfestivenightgoesby?" Iwanttoflyhome,ridingtheair, Butfeartheetherealcoldupthere, TheJadeandcrystalmansionsaresohigh! Dancingtomyshadow, Ifeelnolongerthemortaltie. Sheroundsthevermiliontower, Stoopstosilk-paddoors, Shinesonthosewhosleeplesslie. Whydoesshe,bearingusnogrudge, Shineuponourparting,reuniondeny? Butrareisperfecthappiness-- Themoondoeswax,themoondoeswane, Andsomenmeetandsaygoodbye. Ionlyprayourlifebelong, Andoursoulstogetherheavenwardfly!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与胞弟苏辙分别已七年未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虽然政治上失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有种消极避世的思想。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月亮可以说是极具浪漫色彩的意象了,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谈到月亮,我们总会不自觉的想到遥远美丽的神话传说,想到美丽的嫦娥,想到美味的月饼,想到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太多的美好憧憬!这首词也正好契合了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于苏轼的评价。林语堂说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以看出林语堂也是苏轼的小迷弟了。
读此书时,我惊叹一生命运多舛的苏轼竟能有如此豁达乐观的心态。颠沛流离的人生,但内心仍然强大,自由丰盈,在哪都能怡然自乐。命运给了他一巴掌,他却扇回了命运一巴掌,把自己活成了最美的诗篇。而反观自己,遇到点挫折,遇到点不开心就自怨自艾,灰心丧气,对生活悲观失望,想来真是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