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APP上听书,听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让我产生了对东坡先生的兴趣。
往常我所了解的苏轼,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或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翩翩多情,亦或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才情。
可在林语堂先生那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苏东坡。林语堂先生通过讲述苏轼的成长、一生的跌宕起伏和人生境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豁达、善良,乐观的苏轼。
《苏东坡传》重点都放在了对苏轼生活的细节和性格彰显的描述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饱满不一样的苏东坡。书中从苏东坡的胸怀天下、幽默天性、注重养生到贪吃的美食家四个部分,全面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苏东坡。
看到吃,我坐不住了,同样作为一个吃货,既然书中提及到东坡先生作为一个公认的美食家,自当要深挖一下与他有关的美食。
苏轼一生写过几千首诗词,谈及美食的颇多,我列举几首。
《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概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河豚大量上市,可以吃了。河豚虽然体内含有剧毒,但是做得好,可是一道美味。肉质鲜嫩,河豚烧青菜就是用河豚做出的一道名菜。
《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意思就是说,罗浮山下四季如春,橘子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这里盛产荔枝,每天都可以吃个饱。想想大颗大颗的荔枝,一次吃个饱,那个爽劲无法用文字来表达。
《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洗干净锅,放点点水,慢慢煮,将猪肉煮烂,黄州的猪肉很好,但是价格如泥土,每天早上起来吃两碗,日子过得就如神仙一般。其实这就是久负盛名的“东坡肉”前身。
原以为所谓的“东坡肉”其实就是红烧肉,实则不然。苏东坡爱吃猪肉,当时众所周知。相传苏东坡任杭州知事时,发动民众疏浚西湖,将河堤淤泥打捞起来建造苏堤,解决了洪水隐患。大功告成之际,百姓为感谢苏轼为大家所做的,提起猪肉还有黄酒前来献给他,苏轼为犒劳民工,吩咐家人将百姓馈赠的猪肉和黄酒“拿去烧了吧”,结果下人会错意,将黄酒和猪肉一起烧了。歪打正着成就了香醇可口的美味,百姓为传颂东坡的为人,特将此独特风味命名为“东坡肉”。
除“东坡肉”外,与苏东坡相关的美食还有: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和东坡蜜酒。其中东坡蜜酒也有一段故事:文人好酒,东坡先生亦然,他虽酒量不大,但是却喜欢酿酒。苏东坡喜欢养生,也追求炼丹修仙,结交的朋友之中,自然就有不少是和尚道士,其中一位叫杨世昌的四川绵竹武都山道士,听说苏轼在黄州落难,门庭清冷,遂不避嫌疑而来。他知道苏轼喜欢酿酒,于是就留下了手上的一个酿造蜜酒的古方,从而让苏轼酿出了传世的“东坡蜜酒”。
倘若苏轼放在现在,那创造纪录片收视奇迹的《舌尖上的中国》怕是得让他来做导演。因为他懂美食,做美食,品美食,是个十足的文坛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