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从一堆杂事中偷得一时闲,顺便瞄一眼缀着大红点的各群,拨开一片拇指森林中又发现了“煌叔”,于是,先平定一下心情,然后开始从后往前读,先记住了“客行依主人”和“猛虎依深山”,最后才看到“小心被套”四个字,自己都羡慕自己的聪明:如果按常规从头看,就这四个字就得琢磨半天,最后最有用的10个字说不定就忽略了,想想有种很得意的感觉,如果不怕冒犯,一定要拍拍煌叔的肩膀:您的套路,被我识破了吧?!
把玩这10个字,感觉道尽众筹的精髓。传统互联网时代,是“强信息、弱关系”,互相之间的联动比较小,过于分散,导致卖方的强势,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是“弱信息,强关系”。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而且彼此联动性很强,商业核心机理从“物以类聚”过度到了“人以群分”。各路人等从分散走向合伙,今天你不把别人团结过来,明天别人也会把你团结过去。什么才是链接别人的最好工具?当然是:信用!而中国社会的信用一般只在熟人之间才有效,一旦信用l建立,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意味着人们开始遵守规则,信奉契约精神,这是找回信仰的第一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将大有用武之地。
马云认为“互信”是最大的待开发红利。而今后的市场一定是“信用市场”!“链接力”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这段话简直是在为中国式众筹摇旗呐喊,
可以这样归纳:中国式众筹是玩熟人圈子,但是,那个谁都逃不过的人情,是要最大化,还是最小化?
不知该如何回答,看看这篇文章,问问煌叔吧!
刘煌叔细聊众筹之37
架构师福利,牛刀小试,小心被套(杨众筹为毛害怕拍肩膀?)
众所周知,中国式众筹是玩熟人圈子,但是,那个谁都逃不过的人情,是要最大化,还是最小化?
。 最近,两位架构师朋友向我报喜讯,他们有了想法,才写了一下方案,好事情没有出门,钱就纷纷要破门而入啦(已经有很多老熟人报名响应!)。
确实值得恭喜!在煌叔不是非常了解翔实情况的前提下,先说点儿提醒的不受用的话。
杨众筹说过,众筹是基于信任的一种套现方式,两位架构师同学已经运用起来啦,值得恭喜。但是,熟悉的人也不很好伺侯啊(陌生人拿合同伺候就可以啦,熟人则必须成功),您知道吗?杨众筹对于熟人和人情其实是很恐惧的,尤其是人情。尽管他专门吃熟人的饭,对于成也人情败也人情料熟于胸。
同学们都应该听到过杨众筹的300万元与拍肩膀的故事。煌叔再讲一遍。
杨众筹自从推出个人IPO之后,初设门槛为100万元,许多人都很愿意当一回伯乐,不少人拍着他的肩膀表示愿意同舟共济。但是杨众筹却从中敏感地发现了人情因素,而不是需求因素,之后,他把门槛提升到300万元,这样,拍肩膀的人少了。
人情和需求的区别其实大家都懂。出来混最终要还的,其实就是说的人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人情投资与需求投资,哪个最容易出现波动?
杨众筹讲过,众筹项目开始的时候要悄悄地进村,开枪地不要,并且是各个击破;到成熟时候则通过集体决策,化解人情因素。这些都是在防人情作乱。悄悄进行一则是选择首要人员,再则是避免人情干扰;而到了成熟时候通过集体决策,也是避免人情干扰的一个推托责任的办法,“我说了不算啊,要大家决定。”
同学们看,套路深吧?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式众筹是利用了熟人圈发展起来的,但其实本质上是通过选择,严格的选择,把人情因素最小化。
300万是什么,真正的目标人群,哪怕困难一些,也值得你寻找到,真正的风雨同舟。
其实我们都知道,熟人或者人情是硬币的两个面,有好处,也有问题。为什么说医生不看自己的病,大夫不动自己亲人的手术,压力山大啊!
为什么说严格选人最重要,就是把人情因素剥离。
咱们三期汪同学用众筹的办法集资来学习的经典案例中,也有人情剥离的考量,即使每人的支持费用只有50元(还送一本书,外加一次分享)。徐州同学的套路也深啊。
从杨众筹提出的占便宜与被占便宜的交易理论来看,愿意占某某的便宜与被谁占便宜,显然都不是人情,不是吗,当然(人情是我愿意让你占便宜,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还有,咱们的架构师同学都有远大志向,我怕事情牛刀小试把事情做小了,这也是一种被套的表现。众筹在适当的前提下,要做到尽可能大,尽可能完美。
细聊29期过家家文的结尾的话,再说一遍:总结起来,大钱可以办小事,但是大人物(大志向)不能做小事,尤其是伺侯一群你(以后发现其实)不太想伺侯的人和没有拿到你可以低眉顺目的价钱。
“客行依主人,愿得主人强;猛虎依山林,愿得松柏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