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
我们在金庸的小说和改编的影视剧中经常听到天地会这个名字,天地会是个反清复明的江湖组织,在全国各地设有分舵,受台湾延平郡王府郑家领导,天地会舵主陈近南武功高强,领导天地会筹划反清复明大业。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台湾还真有一个神秘的反清组织叫天地会,只不过他的领导者不是陈近南,而是林爽文。
乾隆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而台湾地区更加严重,林爽文率众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同胞不满清朝腐败的暴政统治。
乾隆五十一年,台湾北部的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南部天地会首领庄大田也积极响应。起义军打着反清旗号,顺应民心、纪律严明,引得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很快发展到十万人,声势浩大,几乎攻占了半个台湾。
闽浙总督八百里加急向乾隆汇报了起义情况,但并未引起乾隆的重视,乾隆觉得这不过就是一次民间小型暴动,没有派重兵前往台湾镇压。
林爽文的起义大军一路胜仗,清军节节败退,乾隆这才意识到林爽文起义的严重性。
乾隆火速调整战略,派出了陕甘总督福康安为将军、猛将海兰察为参赞大臣,共同前往台湾平定林爽文起义。
福康安是乾隆朝响当当的人物,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是乾隆朝重臣傅恒,姑姑是乾隆一生挚爱的女人富察皇后。福康安自小由乾隆教养长大,是个文武全才。
乾隆对福康安偏爱至极,每次福康安出征,乾隆必派精锐部队、猛将随行,所以举凡福康安出兵打仗,鲜少败绩。
而这次平定台湾起义。乾隆派福康安统帅湖广、四川、广西、贵州等省份的满汉兵丁渡海到达台湾,号称十万大军,还携带了重武器大炮。从人数和装备上看,这显然是一场胜负毫无悬念的战争。
清军多路出击,俘获林爽文,押解至北京杀害。庄大田率余部退入台湾最南端的琅峤,不久也被俘杀,起义宣告失败。
林爽文起义其实就是一次普通的民变起义,不过既然已经出动了精锐部队,还让乾隆的宠将福康安去练了手,好大喜功的乾隆自然要将这次平民变列入十全战功。我们只能说你是皇帝,你高兴就好。
六、出兵安南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清初的时候,黎氏领导的安南王朝就和清朝确定了番贡关系,安南向清朝纳贡。
作为清朝的藩属国,安南的国王更替都会和清朝打个招呼,新王上任大清也会给一些赏赐恭贺一下,这种关系一直和平地世代延续。
乾隆中期,安南的权臣阮惠势力日益强大。乾隆五十三年,阮惠带兵攻入国都黎城,国王黎维祁逃到中国边境,向清廷求救。
广西巡抚孙永清将安南政变的事情汇报给了乾隆。其实这本来应该属于安南内政,清朝没必要插手,但乾隆觉得安南王黎氏这些年一直规规矩矩纳贡,老老实实的做藩属国王。而且安南王更替,一般都会和清朝汇报一下,这次阮氏上位也没和清朝打个招呼,直接把清朝认可的藩属国王黎氏轰下台,这有点不给乾隆面子的意思。乾隆觉得既然安南是藩属国,清朝有义务帮助黎氏讨回公道,于是决定出兵安南。
乾隆先是派了两广总督孙士毅领兵一万、云南提督乌大经帅兵8000,再加上黎氏王朝的残余兵力,一起讨伐阮惠。清朝大军压境,阮军节节败退,清军很快就打到了安南国都,帮黎氏夺回政权。
本来这次任务已经完成了,清朝大军可以班师回朝了,但是孙士毅这个人有点好大喜功,他想生擒阮惠,让自己功上加功。于是不顾乾隆谕旨,出兵擒拿阮惠,阮惠诈降,孙士毅上当中了阮惠埋伏,大军惨败,上万名清兵被击杀。
乾隆决定收拾一下阮惠,派出福康安为两广总督,代替孙士毅出兵安南。福康安出兵前对安南做了详细的调研,然后写了一份奏折汇报给乾隆。奏折主要说明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安南是烟瘴之国,如果出兵,要避开瘴气发作的时间。二是安南王黎氏昏庸残暴,很不得民心,而阮惠若掌权,则有意向清朝纳贡,继续做藩属国。
乾隆收到福康安的奏折后,做了一个SWORT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撤兵,支持阮惠上位。在乾隆的支持下,阮氏王朝代替了黎氏王朝,安南战争以和解告终。
乾隆皇帝毫不客气的把这次战争也纳入到了十全武功的行列。
七、两次反击廓尔喀
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部落,位于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西北。乾隆中期,廓尔喀统一了尼泊尔,并开始对外扩张,廓尔喀扩张的首选目的地就是与其北部接壤的西藏。
乾隆得知廓尔喀出兵西藏的消息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兵前往西藏。就在乾隆派兵入藏的时候,软弱的西藏地方政府担心清朝打不过廓尔塔大军,于是悄悄和廓尔塔议和。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签了一个秘密协议。西藏政府花钱消灾,每年给廓尔塔300个元宝,廓尔塔撤军。所以第一次出兵廓尔塔,清军根本没有开战就结束了。
虽然这次和平解决了两国争端,不过也为后来的第二次战争埋下了伏笔,因为西藏太穷了,每年的300个元宝很快让西藏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
乾隆五十六年,廓尔塔以向西藏讨要拖欠的元宝为名,出兵发动了第二次和西藏的战争。西藏地方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带着班禅外逃。廓尔塔大肆洗劫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将乾隆赐给六世班禅的财宝洗劫一空。
乾隆先后派出四川总督鄂辉、四川将军成德出兵讨伐,可惜二人都打了败仗。乾隆又派出了两广总督福康安和他的黄金搭档海兰察出兵征讨廓尔喀。
福康安和海兰察的组合又一次不负乾隆厚望,他们率大军翻越了喜马拉雅山,克服了高原反应,开赴西藏作战,把廓尔喀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福康安乘胜追击,大军直捣廓尔喀都城。在廓尔喀国王的多次请求下,福康安答应议和撤军。廓尔喀向清廷投降,答应五年一次朝贡。
事实上,平廓尔喀实际开战的只有一次,但是为了凑数,乾隆非说是两次,好吧,皇帝说十次就十次吧,反正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后一战了。
乾隆晚年以十全武功为荣,而且沾沾自喜的封自己为十全老人,但这十全武功的含金量真的有多少呢?
我们回顾一下前面所述的十全武功,实际上并没有十次,两平廓尔塔,实际第一次并没有开战,平定廓尔喀只能算一次。而两次平准战争,实际是连在一起的,但是乾隆非要分开算,那就只能算两次,这样拼拼凑凑,最后算是十全武功了。
十全武功的有些战争,实际是劳民伤财没必要发动的,例如安南之战本来是别国内政,大清没必要干预。缅甸之战的起因更是莫名其妙,纯粹清朝将领轻敌贪功。第一次出兵廓尔喀更是个大笑话,劳师动众开拔前线,前线敌对双方都议和了。
十全武功耗费了乾隆朝国库大量银两,单是大小金川之战,为了弹丸之地的争夺,清朝就耗费了白银七千万辆,十全武功是实实在在的烧钱武功。
十全武功也损折了乾隆朝多员名将,乾隆的小舅子,大清名将傅恒死于征缅,一等公明瑞死于征缅,温福死于平定大小金川,乾隆从小养大的侄子福康安死于征讨廓尔喀……至于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士兵,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虽然十全武功是凑数的十全,有诸多的负面评价,但不可否认,十全武功也有很多正面积极的意义。
平准之战,乾隆完成了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两代帝王未竟的心愿。大小金川之战使改土归流得以顺利实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新疆天山南北。征缅、平安南、平廓尔喀,对西南和西藏的安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站在今天再看历史,客观的评价,乾隆是个盛世名君,他的政绩的确是很多帝王不能比的。但他也是个凡人,尤其是到了晚年,他躺在自己一手书写的功劳簿上,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重用和珅,喜欢大臣纳贡造成朝廷贪污腐败。固步自封,间接埋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但这些都没有办法抹去乾隆这个盛世帝王十全武功的辉煌和正面影响。
反正我是很喜欢这个大猪蹄子的,再放一张靓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