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将减法思维融入教育实践。在学历内卷的当下,教育焦虑不仅折磨着每个学生,也折磨着每位家长和老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层层加码的教育压力?我们怎么能为孩子的教育找到出路?
加法教育无异于饮鸩止渴,减法教育却另有出路。因为教育不等于份数,也不等于世俗的成功,而是让孩子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那么,教育的减法到底减什么?由谁来减?本书将带你把我未来教育方向,给孩子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教育的减法?
简单地回答:尊重生命,追求幸福,珍惜人之为人的机会
受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天,我们在学校读书,既是受教育,也是过生活,教育与生活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要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千万不能把今天接受教育理解成明天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教育生活的目的应该是幸福,而不是其他。
我们新教育这几年一直在开发新生命课程,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其他学校没有的这门生命教育课程,最简单的回答是:如果生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生命意义?
如何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等方式,实施不同的主题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做事情有计划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感恩的习惯等。根据心理学习惯养成的规律,新教育通过每月重点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方式,在整个中小学阶段螺旋式训练,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生受益的习惯。
“双减”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如果能真正慢下来,多一点留白,少一点功利,孩子的童年便多一分悠闲,少一分焦虑,距离智慧人生也就更近了一步
如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方面,是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人具有的潜能。有人说:“天才是选择了适合他的道路,蠢材就是选择了不适合他的道路。”父母要了解和理解孩子,不要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要用“邻居家的孩子”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作为父母,为了避免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给孩子不断加压,而是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减压,多陪孩子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有益健康的活动,让孩子释放压力,阳光灿烂地生活。父母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孩子,在孩子承受压力后,及时对孩子进行干预和引导,以免孩子的压力过大。
工作中如何做减法?
要尊重教育规律,清理非教学专项工作进校园项目,严禁侵占正常教学时间、学校德育活动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开展各类行政系统的“任务”,设定各学校一年内考核和活动的最高次数,超过数量,学校有权拒绝。
同时,要减少形式主义的行政检查和督导评估,避免“走过场”“做样子”“穷应付”,对学校开展的检查、督导、评估必须坚持随机性原则,不得提前通知学校准备迎接行政检查和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