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有事可做的时候,时间是最宝贵的因素,当一个人无事可做的时候,时间就成了最危险的因素。
一、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
课间和学生聊天,问学生:每天做完作业后做些什么?有学生说,做教辅,妈妈买来的;有学生说,晚上做完作业已经十点半了;有的说,看半小时电视烂片消遣;也有的说,在学校抽空就把作业干掉了,一晚上看小说……
学生和我熟,知道我一向对所谓“苦读”不以为然,便能实话实说。有学生说,晚上累了,但还想做点事,结果往往什么事也做不成;有的说,“我晚上发呆半小时以上”。我说这是常态,老师也会这样。“晚上累了”,就应当休息,为什么非得“想做点事”呢? “发呆”,也是一种休息方式,你仔细观察,不做事在“发呆”的人多呢,或许是思想正在飞翔。人的精力有限,累了,睡觉或是慵懒一些,有利恢复,凭什么非得“振作精神”?悬梁刺股的,智商一般不太高。学生时间有限,这个年龄该做点梦,学校、家庭逼狠了,他可能会走极端,寻求释放,在其他地方出问题。
“自习”非常重要,学校每天下午如能安排一节自习,作为“缓冲”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能解决不少问题。
奇怪的是,很多学校没有自习课,有些学校课表上有“自习”,但学校规定,自习课也要老师到场,或由教师“轮值”。既然到场了,一些教师就见不得学生看闲书或是闭目养神,总要找些题目让他们做,“省得他们发愣不知道干什么”,于是自习无“自”,徒有其名。
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少家长支持这种做法,认为“学校负责”。热衷集中营式管理的学校能找到的理由,叫做“帮助学生管理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二、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
教育者必须明白:学习,不是生命的全部。
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会学生思考,
教会学生在独处时寻找快乐,
教会学生在个人空间内培育趣味。
这些,也是教育的任务。
学生带着渴望到学校,寻找有智慧的人,向他们学习方法,而不是把自己交给工厂加工,或是让学校驯养自己。教育者不能通过条条框框把学生固定在某个空间,让他亦步亦趋;把上课之外的全部时间交给学校统治,那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因为长期“被喂养”,即便饥饿,也不会“觅食”。
我从教后逐渐发现这一点:
凡是知道如何安排个人时间的学生,比那些天赋高而不懂“课外”的,往往更有优势。
如果他能有三天时间,他会用来做一件私下琢磨了很久的事,或是去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他有这方面的需求);
如果有一天空余时间,他会想,可不可以借此机会到某个地方走一趟,看看那里有些什么;
如果有三个小时空闲,他会想有可能去访问某个人,海阔天空的交谈总会有许多愉快;
如果只有一个小时,他会想到,完全来得及把这个书架上的书翻一翻,或是和某个人讨论一下上次没说完的话题;
如果,如果只有20分钟,他想到可以整理一下书包,或者关注一下某个同学的一个建议……
总之,他有事做,知道如何选择和安排,这些时间,可以学习,也可以休息,可以与他人交流,也可以独处。
学生时代,就能自主安排个人时间,也就能在未来选择前路,寻找快乐和幸福。
暑假是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最好时机,可是有多少孩子,他的时间又完全被各种补习班填满,无暇休闲,无暇自我安排时间,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部车,总是别人在驾驶,只能按照别人的方向行走,而不是自己的意愿,这样孩子往往出工不出力,再补课成绩也很慢提升。
这样一部不带油门不带刹车的车,将来又能开到哪里去呢?自主性和自控性,就相当于车的油门和刹车,他是预测孩子将来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