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四岁半的孩子敢跟你摔门?你竟然还不揍他?!”
说这话的,是我对桌。一个三岁女宝的妈妈,一个有颜有脾气的虎妈代表。
我说:“当时他感到非常愤怒,我理解他需要一个出口,把怒气发泄出来。”
今天早上,儿子作为礼仪小班长,要提早到幼儿园,站在门口欢迎小朋友,所以我建议他今天就不要看巧虎了。但是他跟我提议,巧虎可以照常看,看完后,会加快速度,穿戴整齐出发。
我看时间还早,就同意了他的提议。但他看完后,却并没有按照说好的去做。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都有些不好的情绪。最后,在出门的时候,他提出,由他来“狠狠”地关门。
“他当着你的面摔门,太不把你放在眼里了!这是在挑战你的权威!”美女妈妈一脸捉急。
权威是什么?是你摆出家长的架子,永远高高在上,不允许孩子有任何忤逆?比起“赢了”孩子,我更想“赢得”孩子。比起让他做个微笑玩偶,我更想让他做个有血有肉、心理健康的人!
高兴的时候大笑,伤心的时候哭泣,愤怒的时候大叫,这些本来就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不能只接受开心大笑的孩子,而不接受大哭大叫的孩子。
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发现,父母对于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识的学习一般都很有耐心,比如孩子学走路、学吃饭,我们都可以给他们很多时间和耐心,让他们反复练习。但对于情绪的学习,我们却缺乏足够的耐心。
这可能是基于我们的潜意识里一个错误认识:负面情绪是不好的。
事实上情绪并没有对错,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反而更加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来教给他们,怎样把不良情绪疏导出来,而不是闭塞回去。
有句歇后语叫:“六月的天,小孩的脸。”就是说,小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如果你把孩子的反复无常,单纯理解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耍性子,那就太冤枉他们了。
在我们的大脑中,与情绪最相关的区域是杏仁核,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杏仁核的反应会非常强烈。而控制情绪的大脑前额叶区域,却要等到二十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他们现在真的还不具备,很好地调节情绪的能力。
在他们还没有能力自行调节好情绪的情况下,如果他的负面情绪,持续被打压,得不到合理的处置,比如说,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闹,就心烦意乱,甚至表现地比孩子还要情绪失控:“别哭啦!别闹啦!你再敢这样试试看我不揍你!”
次数多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学会,隐藏那个不被接受的自己。伤心了不哭,生气了不叫,不会表达情感、也不会疏导情绪。他们的心里,像装着一座孤岛,把不良情绪和自己封闭在里面。
18岁女生徐玉玉在入学前夕,遭遇电信诈骗9900元学费,郁结致死。徐玉玉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当时让女儿哭一晚,也许就不会有事了”。
可是,悔之晚矣。
情绪宜疏不宜堵。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当他大声哭喊或表达愤怒的时候,就不要恶意阻断,也不要置之不理。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做呢?
1.看见并接纳他们的情绪,不要批评情绪。
情绪只要被看见,就已经好了一半。哪怕最简单的一句:“你看起来很生气。”也会让他因为受到你的理解和关注,而感觉好很多。
最怕就是,拒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一哭,就觉得他是怯懦,孩子生气了,觉得他是任性。“给我闭嘴!”“再闹我揍你!”“这么大了还哭,你真丢人!”……
有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孩子意识到情绪不被接纳,而压抑情绪。
2.鼓励孩子在不良情绪下,表达出他的想法。
孩子能表达情绪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另一方面,表达的过程也是负面情绪疏解的过程。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弱,他在哭闹的时候,只是能感觉到糟透了,却很难完整地表达出感觉糟透了的原因。
所以,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求证性提问,来打开孩子的心。比如说:“你哭是因为怕妈妈批评你吗?”“是因为心疼玩具吗?”“是因为哪里疼吗?”当你平和地提出具体问题时,孩子就会通过摇头点头回应你。找到真正的“病因”,你才能对症下药。
不要以为你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们的小脑袋里,有一套自己的小思维。
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我提出了接近十个求证性问题,最后才知道,他情绪失控的原因,竟然是“怕我不爱他了”,和我原来想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孩子慢慢长大后,就要鼓励他自己把想法说出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
3.言传之外,更要身教
我们说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
你一边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打人是不对的,一边在自己生气的时候,把孩子胖揍一顿。
自己说和做都不统一,孩子怎么能不迷茫?
4.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学习处理不良情绪的办法
“宝贝,生气是什么感觉?怎样会让你感觉好点?你想不想要个抱抱?或者和小熊呆一会儿?我们一起玩深呼吸游戏吧?”……
多试几次,帮助他找到疏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心理学上说:情绪是由自己的内在看法产生的。同样一件事,大人和孩子的看法和做法,也经常会不一样。
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才能帮他快速平复不良情绪。
“摔门小怪兽”在上学的路上,还在一边跺脚,一边大声说:“我太生气了!”
“是的,我看到你很生气。”我马上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和关注。
“是!我就是很生气,非常非常生气!”虽然,他说这话时还是很大声,但是却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态度有所缓和。
“其实,刚刚我也生气了。”我真诚而温和地对他说。
“为什么!”
“如果你去超市买糖,超市的阿姨说,你把钱给她,她就给你糖。可是当你把钱给她了,她却没有按照你们说好的那样,把糖给你,你会感觉怎么样?”
“我会很生气!她说话不算数!”儿子脱口而出。
“那你想想,今天早上我们本来已经约定好了,我做到了答应你的事,可是你却没有做答应我的事,你说我会感觉怎么样?”
那一瞬间,孩子的眼睛亮了。我用替换举例的方式,让他理解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说:“噢,妈妈,原来今天早上是我说话不算数呀!真奇怪,我现在怎么一点气也不生了。对不起,妈妈。”
“没关系,我原谅你。但是我们家的门可能还很疼。”
“对呀,以后得轻轻关门,不然门会裂开这么大的缝。”孩子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比划着。
儿子进校门前,转身拥抱了我。他说:“妈妈,我爱你。”我知道,他是想说,妈妈,谢谢你接受了我的情绪,让我的心能够自由舒展。
陪孩子哭叫,比哄孩子笑更加重要。用你博大、能包容一切的心,去接纳你的孩子吧。告诉他,不管他笑、或哭、或闹,你都爱他。告诉他,你尽管说,我愿意听。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太好了!如果你能为我点赞,那就太太好啦!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要对我说“不要”!》
《摸准孩子的心理,说一遍他就肯听》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吼不叫我才听得见(上)》
《读懂孩子的心理:不吼不叫我才听得见(下)(方法篇)》
《摸准孩子的心理,他才能心甘情愿合作》
《读懂孩子的心理,你“偷懒”才能遇见更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