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俪曾说在《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她最喜欢沈星移这个角色,因为最有层次,因纯真而丰富,因丰富而饱满。
他由一个少不经事、吊儿郎当的“泾阳第一败家子”转变成一个有担当、有原则、会大爱的“第一男神”。
沈星移身上优点不像吴聘那样一下子给观众全抛出来,而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一点一点在不经意的细节里流露出来。
这部剧里,沈星移总是很虐,不仅仅是对周莹爱而不得的苦恋,还有和他父亲相爱相杀的关系里。经历世事前的沈星移纨绔、不羁、叛逆,他的大哥沈月生稳重,有思想,有城府。
亲哥俩之所以性格的差于云泥,从他们的父亲对他们的态度可以初见端倪。父亲沈四海对大儿子沈月生说话永远都是语气温和,带着欣赏。而最初对二儿子沈星移却从眼神里透出分分钟都是看不上,除了骂就是打,让沈星移一直活的很压抑。
沈四海每禁止他做一件事情,那件事情在沈星移的眼中反而会变得比以前往更有吸引力。
这就是典型的因说话方式不当而叛逆的心理学模式。
-02-
比如我们小时候想玩电脑,但是家长担心玩电脑会影响学业,于是凶骂了我们一通,还把电脑给没收了,禁止玩电脑。这时候本来开始只是想玩一下电脑,但是因为家长的有话不好好说,从而心理非常不满,这股子不满就要有一个发泄渠道。
所以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寻求平衡,从此走向了叛逆的道路。
其实本来并不是对电脑多么感兴趣,而是透过这个举动表达对家长说话态度的不满。
所以沈四海的扮演者谢君豪说:“大家千万别学沈四海的教育沈星移的方式,他没有一句好话,从来都是骂沈星移,这样的教育下,孩子通常非常叛逆。”
家长对于教育往往择易避难,不好好说话,直接强行打压,看似表面很有效果,其实是把问题和困难留给孩子。
这种教育上的惰性思维造成了教育中的方法缺位,而孩子也只能承受着来自父母不好好说话的专制和暴力。孩子的思想越是收到强制的控制,越是想摆脱父母,从而叛逆。
-03-
我的同学小旗是一个多才多艺,学习成绩好,颜值很高的女孩。但是她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和比赛,一个人独来独往,别人找她干点什么事儿,她总是很紧张的拒绝说:“我不行!”
有一次学校组织一次大型文艺活动,她很符合各项条件,于是老师给她报了名。她知道后趴在桌子上大哭,死活都不参加。
老师怀疑她心理有一些障碍,于是去她家家访。
在家访过程中,老师终于找到了小旗没有自信,干什么都畏手畏脚的原因。她发现在小旗的妈妈言行中,她特别擅长否定小旗。
一开始,否定她的微小行为。例如走路姿势难看,写字迹潦草等等。她说她希望小旗是一个完美的女孩子,不能有任何的缺点毛病。
接着,否定她的长相。分析她的外表,单眼皮,手大……一点一点给出挑剔评价。小旗的妈妈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她发现小旗从小就特别愿意照镜子,她怕她从小过度关注外在,而处处刻意传导小旗一个“事实”:她长得不好看!
然后,否定她的性格。详细阐释她性格中的不合理成分,得出客观结论,总让小旗觉得自己不够好,没自信交朋友。
而这一切小旗妈妈美其名曰:为了她更完美、更好。
期间,如果小旗提出质疑,她妈妈总是慈爱甚至带点怜悯地看着他,说,“我是你妈妈,如果我都骗你,你还能信谁呀?”
她就是这样一步步否定了小旗,让她对自己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变得倾向于自我否定,多疑,多虑,瞻前顾后,甚至下意识地排斥向她靠拢的美好事物。
再多真诚的赞美和祝福都给予不了她切身的温暖,习惯自我抵触,不合群,不相信别人的话。
而这一切自我痛苦的的源头就是她妈妈可怕的言行。
-04-
为什么有些家长无法和孩子好好说话呢?他们习惯于以指责、挑剔、否定、评判自己的孩子。
这类家长在这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责型的生存姿态。来自于家长安全感的缺失,以负面情绪的发泄来抚平内心对缺失的恐惧。
而他们把这种能量多数用在弱势的言听计从的孩子身上,来满足自己的权威和安全感。
孩子成了家长病态心理下最大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所以孩子的成长问题,是家长教育方式的投射。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人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通过孩子的言行这种最生动的方式看见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自己是不是太自私?是否将抗拒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是否缺乏安全感?耐心?嫉妒?爱比较?
这些特质都会因为为人父母而一一显露。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就先调整自己,尤其是说话方式。
-05-
一旦孩子经历过度来自家庭的否定、矛盾的挫败,孩子前期会出现叛逆、不自信、抑郁、暴力倾向……如果不正确的疏导,慢慢会发展成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病态人格和狂躁症等。
所以家长要练习打扮即将出口的话语。
首先要做到理解。
处于少年期的孩子,他们滋生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理解,总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孩子压抑和反抗。
父母要理解孩子每个时期的心理特征,学习相关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被动压制。要充分的从客观理解的角度做准备,和孩子做朋友。
其次要做到尊重。
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强迫孩子的言行、揭孩子的短处,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挫败感和羞辱感,从而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感和不信任感。
所以当孩子无意犯错或有无理要求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改掉错误,而非给孩子难堪。关键时刻还是要给足孩子面子,好好说话,孩子显然更接受这种教育。
最后要做到鼓励。
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上进心,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而否定式教育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体验不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随之而来的是叛逆、压抑、焦虑的情绪,这关乎孩子一生生活的幸福度。
所以一个做到理解、尊重和时时鼓励孩子的好好说话的家长,是有智慧的,他们从来都不会喜怒无常,让孩子的人心绪不宁,处于压抑恐惧之中。
他们懂得,好好说话,使孩子的心境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生活,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创意 ,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所以好好说话,是成长的礼物,是情商的摇篮,是成功的基调,是最好的家风。
我是李晓木,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