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你的手机两个小时,你难受不难受?”我说。
“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应该挺难受的吧”同事回答。
手机重度患者应该是新时代下衍生的一种新生族群。
很不幸,你我都是其中之一。
今年三月份,手机不小心掉进了厕所。没有手机的几天时间里,整个人都与这个世界脱轨了。
不过,烦恼好像也没了渠道,情绪也没了出口。
与世隔绝的日子里,领导再也不能找你的麻烦。社交软件上没用的信息也看不到了。各种娱乐软件也不用给你推送各种鸡汤文。朋友圈的状态也与我无关。
你别说,其实也挺好的。
后来与同事谈起现代人离不开手机这个话题。
同事是个40岁出头的中年男人。他说你看现在手机里人们说的都是鬼话,问你到哪了,明明还没出发,也会告诉对方说马上就到。结果等啊等的,就是不见人。
以前那个年代,约好了几点一起去游泳便早早的出门去等。等不到人是不会走的。
是不是我们向往的你不来我不走的浪漫情节。
社会在进步还是在倒退?进步的是科技,倒退的是人心。
微信里开始一段恋爱,微信里结束一段恋爱。都从没有见面开始。
为什么说是速食爱情呢?因为手机里的甜言蜜语已经替代了实际行动。我们就这样和素未谋面的人谈了一场虚无缥缈的恋爱。
更让人不解的是,分开以后的日子非常难熬。习惯了互道早安晚安,于是这个习惯怎么也戒不掉。
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果真和手机谈了一场恋爱。一起吃过的饭很少,一起走过的路很短,一起聊过的天很多很多……
今天看小红书,一位博主谈起关于手机的毒害让我印象深刻。
现在,不是我们在玩手机,是手机在玩我们。
它锁定了我们的喜好,定位了我们得位置。也许你远远没有手机更了解你自己。
因为习惯性浏览,系统便总是自动为你推送你喜欢的内容。我们长此以往的浏览着这些碎片化信息。
固有的思维模式已经侵占了我们的大脑系统。
然而我们身在其中并不自知。每一天,我们一遍遍重复这些自以为是的观点,然后根深蒂固不可撼动。
又或者,突然看到了新的言论,新的观点。原来的认知被打破,一种焦虑感让人产生的自我怀疑很致命。
有一天,我和妹妹聊天,聊到了快乐和焦虑。我问她,在学校是不是更开心一点?玩手机会不会破坏注意力?
妹妹说玩手机玩的时间长了,心里就会发慌。然后越看越难受。
对此,我本人也深有感触。
手机的碎片化信息不断冲击我们的大脑。对错,黑白不断变化。每时每刻都在接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重新构建价值观。
烦恼的时候,一定要放下手机。
主动出去走一走吧,看看草坪上奔跑的狗,巷子里慵懒的猫,天空大朵大朵的云,来来往往的人群。
感受一下夏天的风,听听淅淅沥沥的小雨,或者发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