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01.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这是在一位文友日更中读到的感叹,深深认同。
人活着,活的就是精气神儿,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才会令自己像孩童一样童心不泯,让心灵永葆青春。
转眼,28天的写作营学习收官在即,自己选的主题人物稿作业(突击完成的作业,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也已经提交,但是,稿子自己都不满意,怎么可能令老师满意呢。
几十人的班级群里,按照老师给的时间节点(5月4日中午12点之前),提交人物稿作业初稿的人,寥寥无几。
班主任老师建了一个人物稿作业交流群,把已经交作业的小伙伴拉入群,并于昨天下午,在交流群语音训话。
班主任老师一定跟我们这些歪瓜裂枣们急死了。
班主任老师分享了她个人在写人物稿时搜集素材、确定文章主题、消化课程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心得和做法,受益匪浅。
李砍柴校长在讲课时,曾引经据典谆谆教诲我们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点拨我们有志于新媒体文写作的人,在提升优质文字输出能力的同时,要研究平台,研究平台规则、调性,拆解、琢磨平台的爆款文,研究平台和平台的读者喜欢什么?
这些功夫在课外,绝非非一朝一夕之功。
丹尼尔李老师也教导我们说:
“人物稿是最难写的”。
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作为一个从未潜心研究过一些知名新媒体平台规则、写作水平有限的纯新媒体菜鸟,竟然“雄心勃勃”、“大言不惭”地希望自己的人物稿作业一遍过……
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啊,所谓“无知者无畏”,说的就是当下我这德行之人。
感觉自己有点眼高手低。
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一辈子的修行。
写作营再有几日,即将休营,而自己在新媒体学习之路上的学习之旅,却是万里长征还算不算刚起步呢……
02.
昨天,跟丹尼尔李老师私下聊天,对这位八零后的老师,更是由衷佩服。
丹尼尔李老师的职业经历(履历),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他原来是高中语文老师,后来,炒了体质的鱿鱼,现在,兼职做砍柴书院头条“李砍柴”公号做专栏主编,他本人还做着餐饮业实体店……
了不起的丹尼尔李老师,能量、精力、才气过人的新时代的八零后。
跟丹尼尔李老师聊了很多写作之外的人生话题,感觉他虽然年轻,但他本人就是一本简装的“读本”,里面装订的,都是智慧。
我对他当年勇敢炒体质鱿鱼的勇气、魄力表示钦佩。
他说,他是一个不愿意接受一些条条框框约束之人。
他这是自谦,这叫艺高人胆大。
我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几十年了,身上,言谈举止,都已深深打上体质没某些(刻板)的烙印。但是,却拥有一颗不安分的灵魂,所以,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在文字中徜徉,在精神层面不断提升和超越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和意识“出圈”。
我一直纠结书院这期写作营开营之前,让学员提交的头条绿色通道注册调查表迟迟没有下文,自己在头条还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灵魂漂泊。
丹尼尔李老师跟我分享他在头条的写作经历,说他写自己第一篇人物稿时,也没有头条账号,还让我不要在意这些事情,专心研习、打磨,把文章写好才是最重要的,还说他的第一篇人物稿易稿(修改)多次,几乎是对自己人物稿第一篇处女作的初稿“全盘自我否定”了。
丹尼尔李老师鼓励我坚持写下去,还在学习方法上对我进行了一些点拨,醍醐灌顶。
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厨师,面对着后厨一大堆食材,厨艺不精,无从下手。咬紧牙关小试身手,结果,炒出来的菜,自己都觉得不好吃,怎么可能让别人说好吃呢?
道行尚浅,还需要潜心修炼,积蓄能量,才可能能使自己做到厚积薄发。
也许,自己这篇人物稿也会跟他对自己那篇人物稿的处女作的处理方式一样:反复打磨、修改后,自己还不满意,最后,将之束之高阁,暂不投稿了。
03.
人物稿是新自媒体写作中最难的类型,我会继续尝试,是知难而退,还是知男而上,现在做结论尚早。
相信,写作营的童鞋们跟我一样有畏难情绪的,不在少数。也许很多人,本期写作营结束,放弃了继续写人物稿的想法,继续写故事类或随笔等。
每一种经历,都是成长。
成长,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收获。
04.
接下来,我会认真研读《寻乐记》,重新把握古天乐这个人物的特质,重新定位窝要写的这个人物稿的主题和侧重点。
丹老师教我一个文章自检自查的小技巧:
文章写完,大声朗读至少三遍,或者,给家人、闺蜜看,看他们能否看懂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寻乐记》复印件版是5月3号下午邮到单位的,我取回来之后,未及细读,或者可以说还没来得及消化一下,没很好地把握人物核心特征(特质),就匆匆忙忙熬了一个通宵,把4号12点之前要求提交的作业初稿突击“生产”出来。
这样庆幸一下“产出”的那篇初稿,怎么可能不是粗制滥造呢?惭愧。
不能原谅有时间拖延症的自己。
记住丹老师的忠告:
不要急于“变现”,专心研究写作……
我会用2-3天,把《寻乐记》读薄,把人物主题做精简性提炼,选取人物侧面,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自己的话、自己的故事去自然而然地“说话”、去演绎他自己的人生故事。
最后的主题升华,也需要再做提炼和精简,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