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致良知学习的第13天。
一、“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特别喜欢这句话。
专注于做一件事,所有的心思都在这里,此志常立,这一件事就一定会有所突破。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昨天儿子的新水杯回来,杯子外面有一个能装水杯的盖子是挂在一进门的镜子上方的置物钩上,当儿子拿着新水杯要找杯子套的时候,我在厨房忙碌,听见爸爸说“在门口镜子那里。”儿子问,“哪个门?”我开玩笑说:“出了大门,在外面,出去把门关住!”结果儿子还真出了大门把门关住。这个时候我和爸爸都在笑,儿子才意识到被捉弄了,进门就开始笑着“收拾”我和爸爸…
又气又笑…
说到这里,我的儿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还有运动项都不是特别好,平时也不喜欢出去游玩,有时候我和爸爸还感觉儿子的生活方面的情商不够高…有时候也会感叹怎么办?
学习了致良知,我突然反应过来,尊重孩子的本有,不要过多的去“自认为”和“感觉”,孩子也是一个个体,是独立的,会有自己的生长轨迹。细细想来,孩子儿子为什么不喜欢出去玩和运动,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钢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课程紧凑攻克考级,今年五年级暑假已经考完十级,马上又要备战演奏级,儿子的学习进度和考级进度相比于同龄同时学习的孩子都快(应该是班里学的时间最短却最快的一名)所以投入的精力必然会多余其他…昨天孩子爸爸还说,问孩子学习简单还是练琴简单,儿子说“练琴简单。”既然时间有限,投入的多数精力在钢琴,必然其他就会少…一直以来就没有给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或者说喜欢出去玩的习惯,我却在心里要求孩子运动好与生活情商高…想到这里,我自己心里好像没有那么焦虑了(焦虑也是因为上周我从老家带来了儿子的小表妹到太原,儿子不高兴因为我提前没有打招呼,我自己心里感觉儿子为什么不易接受…后来我也反思了自己,确实是自己没有打招呼就带来,对于儿子来说家里突然来妹妹不打招呼是我的做法欠考虑)
常思己过。常常反过来问问自己原因,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致良知让我学会了“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在教育自己,也是在检验自己的人格。
二、学习摘要:
让督促,变为认可鼓励。
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
内在拥有,外在成为。
爱满自溢:请不要说你爱我,因为你还不够爱你自己,要知道你无法给出你自己没有的东西。
学会按下暂停键:理性会出来,理性考虑,怎么回应才是理智。
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
人生的八种私欲在内心升起之时,反问自己怎么能够局限在小我之中?用志向责问自己,就会转念,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会打败心中的小我。
将志向转变成画面,存在自己的脑海里。时时指引。
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
立圣贤之志。
我的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真诚、善良、坦诚、致良知的印证者,支持女性创业,助力“她”力量绽放,在传播阿胶文化,传递大健康的路上,我们彼此赋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邢晓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