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快与慢》:人人都擅长好为人师,是因为“慢思考”特别好用

027思考,快与慢》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从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中找规律,还真会发现这本书上讲的那两种情况,即快思考与慢思考。过去并不觉得思考系统也可以分种类,今天才恍然大悟。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快思考系统”,“快思考”有它的便捷性,他能帮助我们在处理熟悉的、常见的、简单易懂的事情上提高做决策的效率。

但快思考会使人陷入思维模式陷阱中,这种陷阱会让人很难相信随机性,它会让人认为事物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习惯打标签。经过生活的磨炼后,很多人都说自己不像曾经那么天真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对周遭的人或事抱有怀疑态度,也逐渐开始理解其实很多事情都是随机事件,也许各个条件与结果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快思考系统会使我们忘记这是随机事件,因而混淆顺序和因果关系,导致触犯一些方向上的错误,甚至我们的快思考系统总喜欢在很小且不全面的统计样本中找联系,在对待随机事件上,相信小样本能反映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所造成得人之偏差,这就是当事人没有意识到缺乏充分分析的客观性后所陷入的“视觉盲区”。

自我认识——“我们不仅仅会莫名其妙地相信直觉而不加判断,也会用虚假的因果关系去解释随机性,还会失去自己的理性”,比如:投资的盲目,亏损而不加以止损等等。

快思考会经常犯错误,且我们无法关闭快思考,因此我们需要慢思考进行调整。那么如何利用慢思考呢,这里说一个慢思考的使用场景:相比犯错时候的一无所知,你在观察别人的时候更容易看清情况,这就是慢思考出现的场景。因而,当我们用快思考判断一些事物的时候,由于我们容易陷入三个陷阱:视觉陷阱;记忆错觉;思维模式错觉。因此我们本身很难发觉自己身陷囹吾,更难以察觉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是表达了什么不恰当的话语/行为,这是需要琢磨的大难点之一。

难点二、“有些观点、事情深深地根植于头脑之中,你就不会检验这些认知是否客观地把问题反映出来。”再加上多数人普遍只会运用小样本,那么这样就会产生统计学错误,其改善措施应该是发现统计错误——储备大量的知识——提高敏感性——将快慢两种思考结合起来——再做决策。统计学错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以为怎么怎么样,错误的观点只会指向错误的结果,庆幸的是,我们有对应的方法,就是“事前验尸”——假象一个决策失败的场景,让我们对决策产生怀疑;

因此,总结一下:快思考系统做出快速判断——要心有存疑——再在慢思考系统井然有序的配合下——做出决策。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3

阅读触动星级:3

体验收获星级:3

个人实用星级:3

综合推荐星级: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