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除了盼过年,就是盼过生。因为那时生活条件不好,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吃是人们第一需求。作为出生就是吃货的我(一个传统节日前一天出生的),盼过生就是盼着吃母亲做的荷包蛋。那个年代,我家虽然在农村,但由于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家里养的鸡很少,鸡蛋自然不多,不是来了客人或过年过节,一般是吃不到鸡蛋的。在我家,母亲好像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家里的兄弟姊妹过生,母亲总会提前聚足鸡蛋,给过生的人做四个荷包蛋让你一次吃个够,当然其他兄弟姊妹每人也能共享一到两个,所以兄弟姊妹对相互的生日记得特别准。母亲做的荷包蛋特别好吃,我吃了十多年,至今仍记忆犹新。后来因为在外地上学和参加工作的原因,再没能在家过生日,但母亲在生的时候,总会提前给我准备一些鸡蛋在我回家时给我,我没有回家的话也会提前托人捎些鸡蛋给我,直到2009年母亲生病住院不再养鸡,我吃了40多年母亲给的鸡蛋,那可都是正宗散养的土鸡蛋,绿色健康食品。
小的时候不懂事,长大后才明白,自己过生这一天,最应该感谢和回报的人是母亲。是母亲十月怀胎,不辞劳苦,并忍受痛苦才生下自己的,也是母亲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培养成人的,所以后来每到生日这天,我都要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有的是按公历,有的是按农历,也有些人既按公历又按农历,不管按公历还是农历,反正每人每年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本来我的出生年月日一直沿用农村的习惯,按农历计的,所有的档案资料都是唯一的时间,而且以前都注明是农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身份证,办证时不管你是以前的出生年月日是按公历或农历,都被视同为公历,这样我的法定出生日期由农历改成了公历,所以凡是用了身份证的地方,都是按身份证上的日期给我贺生的。如自己所在的单位,办了储蓄卡的银行以及各种注册了会员的商家或其他机构,都会按公历给我发生日祝贺的信息和生日礼物。而我的家人、亲友们还是按农历给我过生。这样我一年就会过两次生日,公历和农历之间一般会隔一个月到两个月。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到了生日总会要庆贺一下,即使你不摆酒设宴,自己的家人或亲戚朋友给你祝贺一下、热闹一下也是难免的,人之常情。但也有的人借着过生的名义想达到一些别的目的,这样的生日也就成了包袱,有时甚至过得不愉快。我参加工作以后,刚开始在单位是没有人知晓我的生日,但后来慢慢就有人来打听,自己不说,他们也会通过员工花名册或其他途径了解到,便在我生日这天请我吃饭,送我生日礼物,作为一般同事和朋友这样做,左右为难,不收吧,好像是盛情难却对不起别人;收了则心里难受,下次得礼尚往来倒还好点,关键是不知人家的真正用意何在。每每遇到此事,我只好推辞,说我是按公历过生,生日早过了。但等到有心者第二年公历再来时,又说是农历过生。再后来,实在抵挡不过了,遇到这样的电话和信息,我都说,我昨天已过生,因为错过了日子,别人就不好意思再来了,这一招还真灵。所以,现在别人问我是那天生日,我都会说:“昨天是我生日”。因为有这么多关心和关注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所以我天天过生,天天都是我的生日:今天的昨天是我生日,明天的昨天也是我生日,后天的昨天还是我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