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利润表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提醒大家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复盘如下:
一、考察财报的思维模式
写在开始前的话:今天的内容对我学习财报这么久以来,感觉启发最大的一次,第一次有了自己提炼的冲动,或许就像罗胖说的,输入与输出的问题,只有输入量够了,才有可能输出,能输出才说明开始入脑入心了。继续加油!!
利润表——一个“漏斗”——三个“观念”
这个不仅仅是理解利润表中容易走入的误区必须要注意的,对于学习其他两张财报也需要有这样的思考方式。
二、利润表的关键知识点
1.利润表反映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赚钱)。
2.利润表就像一个漏斗,进的多,不一定留得多,即营业收入高,不代表利润一定高。
3.利润表包含的要素就是营业收入减去成本(营业成本)、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种分摊)、利息成本、所得税,最终才得到利用,所以利润一定是和入及出相关,最后能剩下来多少。
结合个人来看,最终能否存下钱(利润),除了看收入情况,还要关注各种开销(衣食住行等),或者说控制各种非刚性开销,最终才能存下钱。
三、利润表的一些理解误区
1.利润表是预估的概念,净利润不等于现金流。因为应收账款存在不确定性,比如下游商家无力偿还,或者出现跑路等信誉问题。
2.营业收入高,不代表公司就一定好,要看成本和费用。就好比一个人收入再高,各种花费入不敷出,最终也存不下来钱,公司也一样,营业收入高,各种费用也很高,最终净利润也不会高。
3.看利润表,不能光看单一指标,要连续看五年的数据。以毛利率为例进行说明:
(1)合理情况:一种情况是毛利率出现稳步持续下跌,是合理的,因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价格也会顺应客户需求出现下降,比如通信行业的流量资费,持续下降。
另一种情况是,毛利率出现稳步持续上升,往往说明公司在不断研发和更新升级产品。
(2)不合理情况或者说要进一步深挖的情况:两年内出现大幅下降,就要深挖是公司内部出现问题?研发出现问题?团队出现问题?还是行业整体出现了大变动,如政策变动?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或者出现了新的游戏规则?
4.关注行业对比
要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高于行业增速才说明公司在该行业中是强者。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相关行业的发展,对自身的利弊,比如打败了方便面的是外卖行业。
5.确认净利润是否变成现金进入公司账户(很重要)
上文也讲到,净利润只是一个预估值,受应收账款也受存货是否畅销影响,所以要看净利润是否能变成真金白银回到公司,必须结合“现金流量表”一起看,即“获利含金量”指标:
获利含金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OCF/IN>100%
一般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大于净利润的,但是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也可能小于净利润:
(1)净利润是预估概念,包括到帐和未到帐(应收账款),而OCF是实际到账部分,一般来说,当年实际到帐的部分是不太可能大于全部利润的,除非今年收回了去年及以前年度的款项。
(2)净利润来源三个地方:营业利润、投资利润和营业外利润。而OCF只是营业利润的一部分,如果另外两部分的利润比较大的话,也有可能小于100%。
6.利润表上的营业外收入不靠谱
利润的来源很重要,尤其观察是否是主业产生的利润,因为这是持续盈利能力的来源,如果一家企业营业外收入很好,是利润主要来源,就要警惕了,因为一般营业外收入都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
四、关于阅读利润表的几点TIPS
1.营业收入高,不一定就是好的!(关联)
2.光看营业收入绝对值没有意义,要同行比较,调查背后原因。(对比)
3.光看单一指标、单一报表没有意义,要三张报表立体地看。(关联)
4.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长期稳定的获利能力。(连续)
附利润表的理解误区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