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
与其说这节内容是教学指导,不如说是于老师的经验所得。于老师一直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经常被邀请到各个地方去授课,因此这一路他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在各地方上课时,会经常遇到不同的问题,可能是学生的不同,可能是教材的不同,也有可能是教师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于老师授课的开展。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方教材的编排及使用,还有教师是否会在授课前提前“喂饱”学生等,都是于老师需要随机应变的真实情况。但也是因为有了这样走南闯北的经历,于老师才有了处变不惊、沉着冷静的强大底气,比如在遇到学生突然发问,打断教学过程时,于老师能够抓准问题的关键词句,对照生活和文本引导感悟;当遇到学生被提前“喂饱”时,于老师能巧抓突破口,从学生未知的领域入手,带领学生走入新的课堂教学。在于老师心中,教学的艺术要“守”,守住自己的原则和想法,还要懂得“变”,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产生应对的变化。这样的于老师更像一位哲人,将教学之路上的哲理与读者一一道来。
今日读到这节内容,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另一本书《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是陈行甲先生的人生笔记,同样讲述了人生经历带给他的感悟。不论是教育还是生活经历都在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路都不是白走的,它一定会对你的人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也是我的父亲经常给我讲的话。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经历的过程中是否在思考。于永正老师走南闯北的教育之路,在思考,他给了后继之师宝贵的经验财富,陈行甲颠簸的人生之路,在思考,他给了青年志士奋斗的精神食粮。当人生迷茫时,不妨看看他们,停下脚步多去思考,你也一定会成为自己的那本“书”;当你相信这个世界有与你相同的人时,那他一定就在不一样的地方和你同步前进。如果脚步未能走南闯北,那就请“心”去走南闯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