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正执君 | 正执新汉方 - 一家严谨的汉方科技企业
“非参不治、服必万全”,由于中国古代皇室的带头示范,民间对于人参的迷信,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人参价格为600~800两白银/斤,而嘉庆年间,价格竟然突破2000两白银/斤。
人参天价,背后有其复杂原因,但绝对离不开皇帝们的“努力”。乾隆帝生命最后两年,服用人参359次;慈禧太后从光绪26年10月到次年9月,300余天吃下两斤一两一钱的人参。
时至今日,民间对人参的迷信似乎也并未减少。好在从供应上来看今非昔比,人参也已经变得亲民。可是人参真的那么有效吗?服用中有没有什么误区呢?这个得从人参的种类先来看看。
人参“三兄弟”
按产地分,人参有三种:吉林参、高丽参、西洋参。
吉林参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一带,量稀少而滋补效果显著,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起死回生的仙草”, 并且是个头越大生长年限越久的,药效就越佳。它特别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产后补养,术后复原。
高丽参别名朝鲜参,主要产自长白山一带,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等作用,适用于惊悸失眠者,体虚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它在预防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来自韩国的人参主要是高丽参。
西洋参又称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带。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等症。药性最平和,比较适合吃其他人参易上火,但身体又比较虚的人。
2010年中国颁布《药食同源名录》中,人参也位列其中。除了入药,不少食物里也添加了人参。可你知道吗?有些吃法却是错的。
什么人不适合吃人参
一、高血压、感冒者不宜吃人参
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抗肿瘤活性较高,但它也可以瞬间使血压升高。高血压不宜吃人参,否则容易引起人参中毒。感冒的人也不能吃人参。一来没有效果,二来虚不受补,否则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甚至拉肚子等现象。
二、火旺者不宜吃人参。
中医历来有“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病原则,凡有高热、烦躁、大便干、小便黄的人,不宜用人参进补。同时, 外感湿热不宜补。外感初起、内热炽盛、肝阳上亢、鼻或齿龈出血,以及湿阻、食滞引起胸闷腹胀、便溏等,应立即停服人参。
吃人参的典型误区
误区一: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韩剧中,人参鸡汤特别常见。这极有可能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传统思维里,大家都认为鸡大补,参大补,用参熬鸡大大补。然而近年专家的研究却发现,这道菜并不适于胃酸过多、胆道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不宜喝鸡汤,吃人参。
误区二:中国人参不如高丽参和西洋参
“崇洋媚外”在人参上也没能幸免。科学家们当然不允许这种含糊片面的偏见存在,所以借用现代借助色谱技术、HPLC图谱对比、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方法,对国产和进口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种产地的人参的参须、主根、芦头中所含人参皂苷类成分种类差异不大。
但在某些种类人参皂苷的含量稍有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引进栽培后,人参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导致,但总的来说国产参和进口参之间的品质没有非常显著的区别。
吃人参须知
中国明代、清代直到现代,滋补的风气经久不衰,这与医疗养生的观念必然相关。人参对健康有益是没错,可也得分人对待。正如清朝徐灵胎所著《医学源流论》中记载,当时皇室和民间对人参的迷信,导致医者不分青红皂白开人参的方子。最后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事放到今天,显然“不可思议”。谁家吃人参吃破产?但吃错人参百害无利确实存在。正执君建议大家,凡有人参必选小量。比方说人参入菜,那么少吃点。如果人参泡茶,谨慎少放一点。
根据自己的体质、服用后的状态来调整人参用量,或者听听专业医生的建议再来服用,效果肯定比你自己胡乱吃要好得多。
“科学养生,正视中医”,是正执新汉方始终如一的坚持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清代江南的人参药用与补药文化初探》 --- 蒋竹山
2. 《本草纲目中的长寿经》 --- 宇琦、熊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