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几场密密斜织的春雨过后,田野润如油膏。惊喜的是那些看似柔弱娇羞的花儿竟未被雨打风吹去,新生的叶子绿的发亮,几朵含苞的花得到了雨的滋润,娉婷立于枝头,和着微风轻轻摇曳,空气中弥漫的满是清新的泥土和花的香。
春风和畅,天清气朗,满山白的梨花,粉的桃花,细长花瓣的浅黄迎春似乎在一夜之间都竞相开放了。放眼望去,一簇簇,一片片明媚绚烂,步步是景。暖阳下,一路跟随春景,想来寻访这自然之馈赠。
行途中,忽闻潺声鸣鸣,如鸣佩环,闻声前往,原来是幽静山谷中的一条山泉小溪,如白练当空,水声清澈,正从山间淙淙流过,叮咚作响。四周栎树怀合,藤蔓缠绕,清幽静谧,林间树梢上栖息的千百只黄鹂许是被人声惊扰,一阵惊动喧腾,纷纷起飞,顿时,山林上空黄鹂展翅鸣叫,下面溪水潺湲击石,如入人间仙境,心如饮甘泉,一片澄澈清明。
索性来到一棵碗口粗藤下稍作休息。
背靠藤树,身心皆得到解放。抬头,广阔天空大朵白云正轻盈漂移,不断变换形态。有的似羊群踱步,有的竟似蛇舞龙飞,在碧空奔腾逶迤。清风拂面,云层渐渐淡去,渐渐散去,而自己已被这眼前之景,耳边之声沉醉包围。如此动人美景,真应该对酒当歌。从腰间取下酒壶,自斟自饮几杯,酒不醉人人自醉,不多时,和着这微醺的暖风,风中的青草和花香,花香中传来的鸟声啾啾,啾啾鸣唱中夹杂的流水叮咚,酣然睡去。心中的所有郁结一并放下,尘世烦扰烟消云散,不知南北,只愿在美梦中延续此情此景,尽兴绽放。
自在飞花轻似梦 轻描笔墨淡写愁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苏轼曾赞他“有屈宋之才”,并且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不幸的是后来卷入“新党”与“旧党”执政之争被屡遭贬谪。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代表作为《鹊桥仙》,其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句;《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可见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就如本首《好事近 梦中作》,词人从春雨,春花,山溪,黄鹂,变幻的云朵的意象描写中渲染或明媚或清幽的意境,词语精美凝练,在含蓄有韵味的慢词长调里,视觉听觉交错,动静结合,词的内容丰富立体,处处有我,最终却把读者带入无我之境,如真似幻。
看似春光明媚风光旖旎,实则是自然含蓄的抒发自己入世的愤懑和无奈。真是“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作者心思细腻,擅长捕捉生活的景或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想,在举重若轻的氛围里描摹淡淡的忧伤。
不止是这篇词,他的《浣溪沙》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里也曾连用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似梦,细雨如愁。“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在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具体的物象喻抽象的情感,和本词看似写梦境,实际是假托梦境表达自己消极出世的情怀,看似写景绚烂,实际是反衬出内心的凄然悲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
抒写内心的的是伤感压抑凄苦,词人却没有从正面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借助梦境和景物的刻画描摹,即景生情,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大概的确是他内心彷徨困顿,对前路茫然不知所措,想借助这样的手法让精神得以暂时的解脱吧?远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的秦观,满腹人生遭遇浮沉无处可说,近如现实生活中的你我,都有自己不可言说的压抑,或是前路的彷徨无助,或是生活的重担压迫,或是子女的教育症结……这些闲愁,不知何时何处,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茫然失措。“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像词人这样敏锐地捕捉,感受自然和生活,借流诸笔底的文字来表达这些沉重的无力,即是自我情感的一种宣泄救赎,也是对未来的些微憧憬吧?
简媜在书里写“人生对你而言,是太重还是太轻?是甜美还是割喉的苦?是长得看不到终点,还是短得不知道怎么跟心爱的人说再见?”这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有的伤痛和打击看得见,有的遁于无形却紧紧勒人咽喉。伤痛无助时,我们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妨试一试,把这愁肠百结看得淡一点再淡一点,让心灵放松停顿,也许美梦醒来,世界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