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参加单位内部的资格考试,有幸来到了上级行环境优雅的培训中心,正巧碰到一群新入职员工也在此参加培训。正是早餐时分,在装修一新的食堂,我一边享用着品种丰富的早餐,同时作为一名入职15年的半老员工,借此机会饶有兴致的观察着这些“新人”们。
新鲜年轻的面孔果然是无敌的,他们眼神清澈、朝气蓬勃,仿若是在大学校园食堂就餐。他们的神态有一丝对未来的憧憬与青涩,也有一些刚踏出校园不谙世事的天真懵懂,但更多的是一份青春无敌的朝气与傲气。一名身穿鹅黄色连衣裙的美女,端着餐盘走过,亮眼的色泽,青春的容颜,无一不在展示着年轻的风采,让人由衷的发出一句感叹“年轻真好!”。
而在等候资格考试候场的间隙,遇到的则是一群年龄较大的参加考试的同事,他们中有身着西装,系着领带,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来赶考的男性同事,他们电话不断,声音谦和,看起来正在有效处理相关工作和接待客户咨询;也有穿着套装、化着淡妆,看起来温和亲切的女性同事,她们利用等候的空隙还在翻看着参考书籍;虽然他们不如新入职员工那样青春靓丽,但自有一种自信与从容,自有一种让人信赖与岁月沉淀后的成熟的美。
当然也看到了与此相反的情景,有两名年龄较大的老员工,一边抱怨这个年纪了还要参加考试,一边吐槽着单位;从工资福利、人际关系到到岗位调整等等,满腹怨气,暮气沉沉,就是没有一句反省自己的话。我不禁莞尔,这不正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吗?也正是典型的“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回首十几年前一起进入银行的同事们,走着走着,差距不断显现。有的早已高升,有的早已成为部门骨干,也有的被处分甚至被开除的,还有一部分技能单一的依然在原岗位上没有太大变化。其实,并非说基层岗位就不好,例如银行的柜员岗位,总是需要一批兢兢业业的员工去完成,每个最基层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俗的业绩,就像单位每年评比的岗位明星、标兵、各类先进人物,绝大多数就是来源于最基层的岗位。
做了多年的基层银行人力资源工作,我想说,个人的成长,固然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主观还是起决定作用的。“越努力越幸运”,这绝对不是毒鸡汤,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多年的职业生涯,我亲自参与和组织过多次的员工的竞聘活动,也见证了一波波人才的成长与提拔过程。实践证明,在一群人中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是有准备的人。
这些人包括:情商较高、上能得到行长赏识青睐有加、下能团结同事获得认可、中能搞定客户提升业绩的人;工作主动,既会向上级行和支行借势借力借资源把业绩做得风生水起,也善于发动团队人员一起做,患难与共、不计得失的人。就算没有上述两种特别突出的能力,能认真对待日常工作,悉心做好客户服务,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获得较好群众口碑的人也是很好的;甚至,你不善于言谈、不善于带领团队,但有一技之长、刻苦耐劳、甘于奉献、在专业上独树一帜的人,也都会有相应的平台和机会,并获得更多的岗位和职务晋升的机会。机会唯一不会青睐的人,是自己放弃努力的人。
记得2018年非常火爆的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中,有一期导师解答练习生问题时,有练习生问,“如果我觉得自己很努力了,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该怎么办?”,导师张艺兴没有大谈心灵鸡汤,而只是淡定严肃的回答了一句:“那只能说明你努力的还不够”。仅此而已。
是的,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年轻有朝气,年长无暮气,这就是努力后最好的状态。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多慢多难,只要开始就一定会有收获。刚入职时你可能懵懵懂懂,这时要不惧多问,不惧多做,不怕吃亏,才能一步步成为那个能让领导同事放心交办任务的人。然而也有很多入职多年的员工,时间已过去一半,职业生涯也过去一半,在还没有出现职业生涯有明显上升空间的时候,工作节奏开始慢下来,心态也变得消极起来,不再热衷于学习新技能,而是满足于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年复一年的“混”着。
不断涌现的更多更年轻的后备干部已成为新生代力量,活跃在银行各条战线;对于40多岁、不上不下的尴尬年龄的我们来讲,也许不再有更多的晋升空间,于是得过且过甚至焦虑感会产生,而远离焦虑感最佳的武器其实就是让你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确定一个小小的工作目标,然后去努力实现它,会让你不断有新的成就感。所以请不要质疑努力有什么用,有几句话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们不能永葆青春,但可以保持活力和朝气,如向日葵般温暖向阳,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即使做不了领头者,但一定不做被抛弃者,始终顺应时代的洪流,做时代的追随者,笑眼看世界,保持年轻的心态。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种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这段话永远适用,尤其在变化万千的今时今日,在信息爆炸、资讯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唯有更加努力,才配得上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