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各奖项于昨晚揭晓。
曾几何时,金像奖颁奖前,媒体,影迷各自站队,为心水电影横刀立马。可惜啊可惜,盛况不再。
如果说当年的金像奖,是香港电影辉煌盛世的年度小结;如今,风往北吹,金像奖已许久未见一等一高手狭路相逢。
输的不怨,赢的也寂寞。
但这依然不能抵消香港电影金像奖是今天华语影坛最公平的工业奖项的荣耀。
比如在今天的金像奖中,Sir就看到香港电影的另一道光。
这道光不是回春,更像重生。
以下是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奖名单——
最佳电影《树大招风》
最佳导演许学文 /欧文杰 /黄伟杰《树大招风》
最佳男主角林家栋《树大招风》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幸运是我》
最佳男配角曾志伟《一念无明》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一念无明》
最佳新晋导演黄进《一念无明》
最佳新演员胡子彤《点五步》
最佳编剧龙文康 / 伍奇伟 / 麦天枢《树大招风》
最佳剪辑梁展纶 /大卫·理查森《树大招风》
最佳美术指导邱伟明《摆渡人》
最佳服装造型奚仲文 /吴里璐《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动作设计董玮《湄公河行动》
最佳摄影鲍德熹 /曹郁《摆渡人》
最佳原创音乐《七月与安生》
最佳原创歌曲《沙燕之歌》(《点五步》)
最佳音响效果曾景祥 /李耀强《寒战2》
最佳视觉效果Luke Sungjin Jung /Sanghoon Kim /Kim Chan Soo /Kim Chlu Min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一路顺风》
终身成就奖芳艳芬
专业精神奖“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阮大勇
最佳电影的争夺没什么硝烟。
《寒战2》的好运,完全来自第一部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九个奖项的加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就竭吧。
《七月与安生》抢眼,但这并不代表抢眼到有问鼎的实力,一个完全扎根内地的故事和市场诉求,提名已经是它的极限。
有些爆冷的《点五步》会是黑马吗?
不会。
导演陈志发强调拍的不是运动题材,其实根本不用强调,因为他拍得太过直白且拙劣。
电影着力的是表面的积极,棒球和青春不过是障眼法,骨子里弥漫着所谓香港精神,根植于狮子山下,无论住半山还是住屋村的社会阶层都喜欢以此自我标榜。
过去,它叫作草根精神。
然而电影首尾捆绑的具体社会事件,暴露了创作者以义愤填膺投机的嫌疑,倍增牵强附会的断裂感。
《点五步》的好,不在艺术。
《美人鱼》的香港意识就更巧妙了。
但如果《美人鱼》有幸斩获技术之外的任何重要奖项,那同样不是因为艺术成就。
连Sir都不得不承认,这绝对不在星爷最好作品之列。
它的战斗力全来自工业意义,画了一个单片近34亿票房的大饼,为更多更快的资本涌向中国电影,扮演了一组性感的制服诱惑。
相比之下,《一念无明》无缘最佳影片提名,才是遗珠。
本届金像奖,只有它才配当《树大招风》对手。
而没了对手的《树大招风》,简直是最佳影片唯一的可能。
《树大招风》的好无需多言,一句话,这才是银河映像20周年的献礼作品。
人人都爱银河映像,爱它癫狂酣畅的戏味、爱它黑色残酷的语境,爱它老派浪漫的味道,爱它张扬鲜明的人物,而这些构建了“风格”的东西,《树大招风》全中。
三个大贼,三种性格,原本已经选择了三种生活,却又因为三个理由,在特殊时间节点下重出江湖,三段分头推进的故事也就此交集,戛然而止。
《树大招风》的结局更是一招妙手。
三人打算联手铸造的江湖传说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就被叫停,邪不胜正在这里,竟平添几分悲壮。
那是一个时代落幕了。
可以说,《树大招风》正式推出了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三位新导演。
今年的最佳导演入围名单里,跟新晋导演有不少重合,除了《树大招风》三杰,还包括《一念无明》的黄进。
黄进的情况有点类似去年的翁子光,低成本延续纯正港片的血脉。
《一念无明》片场,导演黄进(最左)
《一念无明》以个体家庭作为切入点,实际却书写了宏观的大时代之于城市变迁的作用。
影片的优点在于它的满,那种被紧紧压抑的窒息感;缺点同样是满,那种未曾留有余地的编排布局。
它应该举重若轻。
《七月与安生》的曾国祥,某种意义上也是“新导演”,虽然2010年就独立执导过《恋人絮语》,以及一些合导作品如《醉后一夜》,但其更为人所知的身份,始终是演员。
《七月与安生》片场,导演曾国祥(最右)
这次,陈可辛为曾国祥监制护航,而曾国祥也确实抓住机会,在青春片的陈词滥调中,拍出血肉模糊的爱情对撞。
让我们看到一个导演必须有的“态度”和“想法”。
所以,当《美人鱼》之于星爷、《三人行》之于杜琪峰,皆未能排在导演履历前列的情况,最佳导演的竞争,实为新导演的天下。
《树大招风》的获奖,也打破了金像奖近年不断加冕老将的无奈,延续2013年将最佳导演给予《寒战》梁乐民、陆剑青的“推新”。
表演奖项方面,《一念无明》两位老戏骨,金燕玲、曾志伟拿下最佳女配、男配毫无悬念。
最佳男主才有点分庭抗礼的意思。
梁家辉戏好,《垂帘听政》《92黑玫瑰对黑玫瑰》《黑社会》《寒战》,光是金像影帝就拿过四次,这还没算《大丈夫》的最佳男配。
《寒战2》自身的问题,也是梁家辉的问题,李文彬没有更新鲜的东西给到观众,梁家辉也没有更新鲜的东西给到表演。
吴镇宇早该拿奖了,他跟金像奖上一次的缘分还是2001年《公元2000 AD》的最佳男配,金像奖欠他一个影帝,就跟一直欠刘青云一样。
但如果他最终真凭《脱皮爸爸》拿下男主,在Sir看来,也跟当年《我要成名》给刘青云带去影帝一样……尴尬。
《脱皮爸爸》讲的是类似《本杰明·巴顿奇事》的返老还童,所以吴镇宇这次表演的难度,主要在于极大的年龄跨度。
然而因为喜剧+温情的形式,其表演的外在形式感大于内心的细腻波折,可以说是其标志性的神经喜剧的一种升级延续,却不见得留下像他在《无间道2》里那样演技炸裂的时刻。
最后又是《一念无明》和《树大招风》的孽缘。
林家栋遇上任贤齐,林家栋胜。
任贤齐的人物设定更丰满,这很沾光,他在嚣张和克制两种模式的切换也到位,只是欠缺了一点浑然天成的灵动。
而他所欠缺的,正是林家栋所具备的。
人物设定上没有强情节来支撑从A到B的转变,他的这个转变是由内心驱动的,表演难度更高。
也就是在昔日手下家里的最后一晚,杀还是不杀?这是一个问题。
近乎狰狞的脸上时而冷酷、时而缓和,那是他内心的挣扎,旁边电视机模糊的画面和吵杂的沙沙声,也映衬着他内心的烦躁纠结。
金像奖同样欠林家栋一个说法,这次无疑是给这位戏骨加冕的好机会。这次得奖实至名归。
而出道十多年的余文乐,他原本也有机遇,再接再厉。
余文乐身上似乎仍然贴着“新生代青年演员”的标签,而他的努力,大家也都看得见,尽管大家还是习惯称之为偶像。
《一念无明》确实给了他表演的空间,他的完成度也确实无可指摘。
三次躁郁症濒临发作时的痛苦,面对母亲的刁难、无理取闹时的郁结和忍耐,甚至在天台上被误解时的无辜淡然,这些浓烈的戏剧性时刻,都在人物的脸上有着不愠不火的呈现。
更难得的是在金燕玲、曾志伟面前飙戏,他完全不跌份。
论表演,这次他的火候到了。
影后的角逐再次回归内地和香港的派别斗争。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汤唯,讲真,没多好,out。
《大手牵小手》的鲍起静,讲真,被片子本身限制,没多突出,out。
金马奖的双黄蛋,已证明《七月与安生》的周冬雨和马思纯在向一个真正演员转型的潜力。
都说“七月与安生原本就是同一个人”,但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一定是周冬雨。
马思纯演得好,但那是有表演痕迹的好,而周冬雨,是让安生成了她自己。
陈可辛“调教”演员的理论是,根据演员自身的特质赋予角色,而不是用角色去强行扭转演员。
张艺谋挖掘了周冬雨,陈可辛成就了周冬雨。
打女出身的惠英红再次凭借文艺片《幸运是我》演技炸裂了,那种细腻是积累了几十年演艺生涯的细腻圆润,多一分嫌过火,少一分嫌温吞。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红姐的表演,那就是:稳!
相比2010年问鼎影后的《心魔》,红姐又扎扎实实地迈进了一步。
最后,Sir想说的是,抛开奖项,今年金像奖,影迷最该关注的,是《树大招风》《一念无明》等新面孔的出现,他们接过去年《踏血寻梅》为香港电影造血的枪。
在暗沉了那么多年后,我们终于看到,香港年轻导演,似乎正在迎来他们创作的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终于有点不一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吃下水的美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