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幅"冲啊!吃饭去!"动图,不禁让我想起当年读中专时打饭的情形。
学校共有一千八百名学生,只有一个食堂,十来个窗口。也就是说,如果全校所有的学生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打饭,一个队伍大概得排上一百号人。
因此每到吃饭时间学生们都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下课铃打响前几分钟几乎所有同学都要做好冲锋准备:收书,锁抽屉,装钥匙,敲饭盆,待铃声一响,万箭齐发,“嗖嗖”射向食堂。
学校通往食堂的路只有一条,但很多男生都走捷径——从教室通往食堂的山坡跑,我从未走过那山坡,我想第一批从那里跑的学生一定不容易,但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当年有一部动画片叫做“布雷斯特”,布雷斯特是我们共同崇拜的英雄,每当他与敌人战斗前,总要有一番力量的积蓄,这时就会有雄壮的背景配音响起:“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接着布雷斯特就会勇猛地冲向敌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我当时就觉得下课铃打响的那一刻,我们都是活生生的布雷斯特,虽然奋斗的目标大不一样,但那种为目标而奋斗不息的精神内涵是极其一致的。
班里有几位平时酷爱跑步的男生在打饭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广东的男生,他外表文弱,不仅书法、写作、读书样样精通,且极擅长体育,四年中没有一次不是我才走到半路上就遇到他的——当然他都是端着胜利的果实往回走的。我至今保存着毕业时他送给我的书法作品,用笔遒劲有力,章法气势恽宏,可不知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些作品,我想到更多的却是他端着饭盆的样子。
还有一位江西的男生,平时特爱穿拖鞋,有好几回他的拖鞋因为在班里的同学挤成一团时被踩掉了,于是他破口大骂:“TMD,谁把我的拖鞋踩掉的?!”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个人都会生气——关键时刻,怎能没鞋?!等他找到鞋子时连我们女生都跑光了。
我平时差不多是班里最斯文的女生了,可在打饭问题上从未含糊过——好友是班长,她宁可没饭吃也得保持威严形象,所以打饭的重任只能担在我身上了。我一般是和一广东女生一起跑的,因为我们在跑步去打饭的问题上都看得比较开。真是巧了,她和那位广东男生一样,也特擅长书法。那时学校每天早上都要集中做早操,我们两个人经常在做最后一节时就跑去打饭。有一回早上的雾特大,两三米左右都看不见人,我们趁乱,做了一半操就跑去打饭了。后来听说在我们的带领下全班就剩不到一半人在做操了,班里一位干部非常生气,还说:“肯定是 和 两个人最先跑的!”我听说后义愤填膺地对那广东女生说:“还好是我们两个人先跑,不然我们也太冤枉了!”
四年级时,学校要参加省文明校的评选,党委书记做全校学生的思想动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饭问题。我记得书记第一句话是:我们都说“人是铁,饭是钢。”还有“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后面说什么我就不大记得清了,大概很多同学都跟我一样,只记住书记的引言部分,然后断章取义,在以后的日子中对吃饭问题越发重视了——动员会后班里许多男生吃饭前的口号变成:“走,炼钢去!”隐约记得书记说要把山坡上的路封掉,还叫我们在检查团来的那几天一定要保持风度。
到了检查团来的那一天,部分男生仍从封锁的山坡上越过,我们女生则改冲锋为小跑,结果到食堂时队伍已排到门外,只好结伴出去买方便面。
全校只有一个群体在打饭时仍然保持风度,那就是气二十班的女生。该班女生美女如云,能歌善舞,且多穿高跟鞋,打饭时无论多少人从她们身边呼啸而过,她们仍“提踏提踏”地走着,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我从她们身边经过时,我总会下意识地停住——面对如此温文尔雅的美丽女孩,我总有种觉我形秽之感。
不过如今回想起来,我真为自己付出热情与冲劲感到骄傲。有时,无伤大雅的出格才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