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胡赛尼的书还是高三的时候。
那个时候啊,离高考仅有一个月了,对的,仅仅一个月。那个时候,我已经进入了倦怠期,对学习完全提不起什么兴趣。每天啊,就上课睡睡觉,晚上熬夜玩手机,颓废到了极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成了这样,好似胜券在握,又好似对一切失去希望,在自生自灭。然后有一天搬座位的时候,我从地上捡起了我后面同学的一本书,书名《灿烂千阳》。
鬼使神差地我向同学借了那本书,本来只是想用来打发打发时间的,没想到我一晚上就看完了。
这本书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女人的故事。第一个是哈拉米玛丽雅姆的童年对父爱的无限遐想,以及母亲死后的不幸遭遇和刚刚与拉希德新婚时的幸福,最后因多次流产而遭受丈夫冷遇并家暴的故事。第二个是少女莱拉因为战乱失去了父母亲人,被迫嫁给拉希德,之后和玛丽雅姆先是水火不容、相互斗法,后来相互扶持的故事。
我一直想不明白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既然不愿意承认这个女儿,为什么要每个星期定期去看她?明明给不了她真实的父爱,为什么要让玛丽雅姆产生自己很重要的感觉?玛丽雅姆的存在对扎里勒来说是耻辱,玛丽雅姆是不被期待的孩子,那为什么要让她存在?当初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下半身?玛丽雅姆的母亲娜娜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不能从社会正常途径得到幸福,因为扎里勒的冲动使得娜娜本就不幸的人生更加不幸,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被扎里勒赶出家门,带着和扎里勒的小哈拉米蜗居在泥屋,后来因为被她看做精神支柱的女儿进城找扎里勒自杀。而玛丽雅姆之后一直为此心怀愧疚,连后来接连流产,婚姻不幸福,被丈夫家暴,她都觉得是她背叛娜娜应受的惩罚。在我看来,不论是娜娜还是玛丽雅姆,她们的悲剧的罪魁祸首都是扎里勒这个伪善的男人。
与玛丽雅姆相比,少女莱拉在父母未逝世之前一直都过得挺幸福的,虽然后面一段时间母亲因为两位哥哥参加圣战,又不幸战亡之后精神有些失常,对莱拉不太关心,但是她的父亲一直是爱莱拉的。少女莱拉有开明的家庭环境,慈父慈母,还有年少相知的恋人。
哎!生活就是这样,前面有多幸福,后面就有多心酸。因为阿富汗战乱、各方势力倾轧,莱拉先是失去了两个哥哥,接着是亲历好友死于炮弹之下,后来恋人远走国外,接着好不容易母亲答应去国外避难,一颗炮弹又夺去了她的希望。之后被拉希德所救,发现自己怀了爱人的孩子但被拉希德所骗,以为爱人已不在人世,无奈之下被迫嫁给拉希德。
············
当玛丽雅姆和莱拉带着孩子马上就能登上去巴基斯坦的客车的时候,我真希望故事能就此完结,玛丽雅姆和莱拉能就此脱离这个苦海,可惜不是。她们最后还是被抓回来了。继续遭受拉希德的毒打,后来连孩子都没法养活,只能送去恤孤院。在之后莱拉恋人塔里克死而复生回来,拉希德的骗局暴露,故事开始慢慢出现转机,只可惜玛丽雅姆最后还是······
故事我没有说完,太大太多了,个中滋味还需自己去体会。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尚年幼,当然啦,现在依然年幼,可是我仍就理解不了书中的一些人、一些事。
我不懂为什么不论是娜娜还是玛丽雅姆都没有对自己的不幸做出反抗,我也不懂扎里勒到底对玛丽雅姆是种什么态度,我更不懂为什么战乱来临大部分人选择远走他国而不是与国家共存亡。有人说是因为阿富汗是男权社会,有人说是因为宗教,有人说是因为我不懂战争残酷。是吗?或许吧。
很幸运我生于和平国家,长于和平社会,免我一世颠沛流离。
我们因为习惯了拥有就往往忽视了现在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其实哪有什么和平年代,有的只是和平国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一直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国家虽然现在还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只要给他足够时间,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我相信!
信手之笔,逻辑不清,还有待改善。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提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