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一个对你而言偏难的问题,你会如何应对?“我不行,算了吧”or“这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好机会,我喜欢挑战”?
书籍《终生成长》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写,他曾连续十多年对大众认可的成功人士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天赋和能力,而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分别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 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差距详见思维导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成为一个成长行思维的人呢?
第一【接受】
我们大部人并不只拥有一种思维模式,而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比如泄气时自我埋怨,“我不聪明”,“我就是什么什么不好”;另一些情况下处于成长型思维模式,比如遇到问题我更注重的是根本原因在哪,该如何解决。大部分人都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体,这是正常的。要接受并意识到固定型思维的存在。
第二步【观察】
要明确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
认真观察自己,通过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挫折或者失败时下意识的反应,明确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比如,你某想事情因为不仔细而出现很多错误,你下意识的说“我就是粗心,都怪我粗心”,那么这时就应该意识到你的固定型思维出现了。
第三步【命名】
像动画片一样,把自己的固定型思维取个名字,把它当做一个在你失败犯错时出现的“怪兽”或者其他坏家伙,让它出现时显时显得更明显,自己也更容易察觉。
第四步【教育】
当下一次这个“怪兽”又出来时,你就要面对这个挑战,教育它。比如,在不经意说出“我就是粗心,都怪我粗心”时你就应该意识到这个怪兽又出来了,你要告诉自己,很开心又发现了自己暴露的问题,(啊哈,多了教育这小怪兽的机会),下次我应该明确任务要求,仔细核对任务完成结果,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提到: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以下为几个语言习惯Tips:
“我是个失败者”→“我暂未成功,继续努力”
“这太难了”→“完成这件事情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什么什么不好”→“我需要提升我的什么什么能力/技能”
“我打算放弃了”→“我需要尝试其他方法”
The power of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