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摘抄】
Chapter1: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1、恋爱是我们生命中能自主建立的最亲密的关系。我们无意识中把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
2、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如果治疗获得成功,不仅同样的错误得以修复,我们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人格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与家分离的最后一步。
3、恋爱,其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相处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两个人总是粘在一起,这并不是生命的自然状态和健康状态。
4、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5、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坐标体系,所以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6、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它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对待。
7、多数的婚姻关系中都存在着“婚姻战争”。双方无论在恋爱阶段多么爱对方,一结婚后就会有意无意地去抢佔“制高点”,控制对方,并害怕被对方控制。
8、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和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9、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 1。因为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Chapter2: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10、共情能力的构建,就源自于能彼此触碰的母婴关系。
11、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
12、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一书中的观点:“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13、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14、分离和爱同等重要,他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他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15、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称,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16、溺爱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投射,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17、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18、要尊重一个幼小的孩子受挫折的权利,这样能够培养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额外的挫折教育。
19、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溺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20、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
21、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Chapter3: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22、父母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23、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24、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与重要亲人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Chapter4:中国式家庭
25、原始的融合焦虑,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
【下一步行动】
1、在跟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不要让自己站在弱小的、受伤的一方,而是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勇于坦诚自己的感受,有效进行沟通。
2、在与恋爱对象进行“关键对话”时,不要下意识的选择逃避,珍惜“治愈自己”的机会。
3、其实,世上不存在完美的爱情,不要总想着不合适就结束,而是就某个问题进行沟通,总有某一方或者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才是更好的爱情成就更好的自己。
4、我也学习到,在面对孩子时,要让他建立规则意识,同时也要给他无限的爱,千万不要企图控制他。
【今日一句】
1、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