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兰德公司曾用德尔菲法回答了一些令人恐惧的大问题。后来到了冷战期间,这些问题得到了广泛讨论。1963年,诺尔曼·达尔基(Norman Dalkey)和奥拉夫·赫尔姆(Olaf Helmer)发表了一篇题为《运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的实验》(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Method to the Use of Experts)的论文。这篇论文的标题援引了“德尔菲的神谕”。德尔菲是一位能够预测未来的女祭司。两人在论文中表示,他们试图在专家们之间的意见不要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因此他们先找一群专家,包括4名经济学家、1名物理脆弱性方面的专家、1名系统分析师及1名电气工程师。他们让这些美国专家站在苏联战略规划者的角度,选择最理想的美国工业目标作为打击对象,并评估苏联需要多少枚原子弹才可能减少美国一定数量的军需生产。
更简单地说,就是让美国这些专家们评估苏联需要多少原子弹才有可能阻止美国生产原子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不但认为核武冲突是有可能的,而且认为这种冲突是能够打赢的。
重要的是,达尔基与赫尔姆并不希望专家们之间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在一所规模大的大学里担任系主任,而另一个人在一所规模小的学院担任低级别教员,这种情况下,后者就会受到前者影响,那么,应该如何避免其中一人的错误假设影响别人呢?
因此,这两位研究人员没有采取开座谈会的方式去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相反,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匿名调查。参加调查的专家中,没有一位知道其他人是谁,他们只负责提供自己的评估意见。
做完一轮调查后,两位研究人员会拿着大家给出的答案以及用于得出答案的资料,消除任何足以判断身份的信息之后,再反馈给这群专家做参考,然后反复进行这样的流程。
在第一轮的问卷调查中,专家们对于苏联所需原子弹数量的评估结果差别非常大,少则50枚,多则5000枚。达尔基与赫尔姆分析这些评估之后,发现专家考虑的内容似乎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包括各个目标的脆弱性、各个行业的恢复能力等。之后,两位研究人员问专家,如果之前的评估正确,他们还需要哪些其他方面的信息来佐证之前的评估。
他们得到的答案包括工厂的安全性、物理脆弱性与经济脆弱性之间的差异、不同零部件的交付周期等。
接下来,达尔基与赫尔姆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所有专家,并问道:“那么,现在你们评估的原子弹数量变成了多少呢?”这时,专家的评估差异缩小到了89至800之间。然后,他们又反复开展了同样的过程,最终差异范围越来越小,最后落在了167和360之间。
最初的评估结果与此存在不可思议的差距,相差100倍,到最后,只缩小到了2倍。这对于决策者而言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借助这一工具,他们既能让专家达成普遍的共识,又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偏见。因为这一工具非常强大,兰德公司至今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