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世洪
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评价应该成为课程开发评价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评价的新模式、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如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另类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评价、动态评价、多元智能评价、成功智力评价等,各式各样,异彩纷呈。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课程开发的性质及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宜采取多元化方式,收集学生学习结果与平时学习情形的表现资料,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成长,同时注重质与量的评价,兼重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结合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动态评价这三种方式更具较高的可行性和推广性。
表现性评价,通过可直接观察的实际行为表现来考查一个人掌握有关知识、技能或具备某种态度的程度,重在考查一个人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或者使用有关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特点。一是强调要设计真实的或相关的情境;二是强调要设计具体的、有意义的评价任务;三是强调评价的目的重在考察学生将所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其程序。一是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来决定表现性评价目标,并对所确定的表现性评价目标进行分析;二是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就是对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价;三是研制表现性评价量规,以等级量表的形式呈现,每一等级都有行为表现的描述语,对不同的行为特质或层面予以操作性定义;四是进行表现性评价,在进行表现性评价时,除了呈现前面设计好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用评价量规开展评价外,还要先明确评价条件(完成任务时间、参考资料、能否寻找帮助、能够借助设备、评价标准是否提前公布)和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
其优点。一是兼重评价的结果与历程;二是与真实生活结合;三是完整反映学习结果;四是评价高层次认知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五是促进学生自我决定与负责;六是引导高层次认知学习。
其改进。一是将重心置于复杂认知与学生表现性的学习结果;二是选择或发展表现性任务应是教材与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与技能;三是在设计表现性评价时,要将干扰评价项目的无关紧要的任务困难度降到最低;四是提供必要的架构,让学生了解评价的任务与命题者的期望内涵;五是让学生了解评价标准及期待的表现方式。
档案袋评价是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以档案袋中所收集的学生作品及相关资料为评价依据,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关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步与成长。
课程开发中的学生档案袋评价以综合评价型档案袋为主,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制作学生学习档案袋,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表现和学习过程的综合材料进行评价。
其实施。一是明确评价的目的,创建档案袋有两个基本的目的,一为学生评价,二为改进教学;在课程开发中,学生的档案袋评价有三种目的,第一种是展示学生的成就,第二种是描述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第三种是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二是确定档案袋的主要内容,确定时要契合评价目的,若为展示则收集最好的即可,若为过程则收集反映的材料。要对应评价内容,若评价问题解决能力,可收集研究报告等。三是设计档案袋的评价标准,一般而言,档案袋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为对档案袋中所收集的每份作品及相关资料进行评价,即单项评价;二为对档案袋进行总体评价,即整体评价。
动态评价有几种模式,如“前测-中介-后测”的学习潜能模式,“任务-测验-训练”极限评价模式,“前测-学习(训练)-迁移-后测”的渐进提示评价模式,“前测-训练-再测-训练-后测”的连续评价模式等,基本上都遵循了“前测-训练(或教学介入)-后测”的基本程序,其主要差异在于介入方式的不同。学习潜能评价模式没有采用标准化介入,其余三种均采用。非标准化介入可以比较详尽地分析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历程,但施测技术复杂,信度和效度易受影响;标准化介入评分客观,可以有效地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与迁移能力,但难以提供丰富的个体认知缺陷诊断性信息,难以精确分析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与思考历程。
其实施。一是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需要完成的评价项目及如何完成;二是前测阶段,学生要独立完成评价任务,教师不提供任何帮助;三是学习阶段,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前测中的评价任务对应,教师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在前测中的思考过程,然后就完成前测中的评价任务所需要的策略、技巧、思路等对学生进行辅导;四是后测阶段,学生要独立完成另一项任务,这个任务与前测中的任务是平行的,难度相当。经此阶段后,学生会得到三个分数,即前测分数、后测分数、获益分数(后测分数-前测分数),获益分数越高表示学生学习潜能越大,校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越好。
其优点。一是较能了解学生如何表现的学习历程,较能确认学生思考历程与解决策略的缺失,较能觉察学生思考或认知结构的错误类型;二是较能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较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模式;三是较能避免非认知因素对教学与评价的干扰,如施测焦虑、过度紧张、缺乏信心、恐惧失败或缺乏动机等非认知因素;四是较能强化学生正向自我概念,较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五是较能剖析学生连续性的学习历程,较能掌握学生认知改变的连续历程。
其缺点。一是评价不易执行;二是个别评价成本很高;三是前测信息未充分运用;四是教学介入内容缺乏理论依据;五是研究题材仍显不足;六是信度与效度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