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常态课的5个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也不赞成老师上过度准备的公开课和集体帮助的评优课,提倡老师要上好每一堂朴素实在的家常课,并总结出上好家常课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有意义,即扎实。“有意义”是指: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提升了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即充实。“有效率”是指课堂上都有事情做,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一些新的变化。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也不是充实的课。
三是有生成性,即丰实。上课不能完全按预先设计的套路走,课堂教学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师生、生生有对话,有碰撞,是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是有常态性,即平实。平时上的课不要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不要准备过度,不要花里胡哨。课前大量的准备,老师很辛苦,课上按部就班展示准备好的东西,表面看很热闹,但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这不是实实在在的课。
五是有待改善,即真实。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标志。经常反思,不断改进,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教师应该有上好每一堂常态课的定位与追求,在课前,多一些准备、多一些心血,多一些付出,多一些预设,在课堂里,多一些倾听,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人”的视角,多一些学生立场。
如果我们能够把每一堂常态课都上得好,我们的课堂自然而然也就有效、高效了,真正的有效课堂、理想课堂更就指日可待,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