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以上是阅读过程中记录的内容,接下来是书中的一个案例,两者对照起来会更容易理解。
【思考】
整本书中,最大的收获在于黄金三分法:
在学习笔记本中是板书-点评、思考-解决方案、总结,记笔记的过程是看板书-头脑记忆-将记忆的内容写到笔记中。
在工作笔记中则着重于三分法上面的“论点”部分。而记笔记则是大量资料-分析、舍弃-得到论点。
提案笔记中则是事实-解释-行动。
想起之前自己发现的读书笔记和荐书笔记的区别,不正是学习笔记中第一步“板书”和第二步“点评、思考”的区别么?
荐书笔记要把书中内容做一定说明,因此是“板书”,而读书笔记只记录真正对自己有用的地方以及对此的思考,不正是“点评、思考”的部分么?
这样说来,一个完整的读书笔记,是不是也应该包含这三个部分:书中讲了什么、我对此有什么思考,以及全书读完后对我有什么帮助。
做笔记的过程,不管是学习笔记的“看板书-头脑记忆-将记忆的内容写到笔记中”,还是工作笔记的“大量资料-分析、舍弃-得到论点”,还是提案笔记的“事实-解释-行动”,其实都是“输入-处理-输出”。
我在印象笔记中有大量笔记,但是不管内容多么繁杂,却都可以分成 input、storage、output 三个部分。
最近 GTD 很流行,它有五条核心原则,仔细看一下,其中收集是“事实” ,处理、管理是“解释” ,执行、回顾是“行动” ,不也正是这三个部分么。
常见的 5W+1H 原则,仔细想一下,what,where,when,who 是“事实”,why 是“解释”,how 是“行动”。
看似毫不起眼的三个步骤,却在这么多经典理论中都有痕迹。
【行动】
1、以后再写读书笔记,便要至少这三个部分组成了。
2、现有的笔记软件都是从上写到下,没有发现可以几个书写区域左右排列的工具。朋友们有发现的话分享一下哦~
3、之前虽然阴差阳错对这三步有一定的思考,但终究不够系统。黄金三分法是一把万能钥匙,今后不论做什么,总可以试下是否可用。
4、书是好东西啊!原本得意洋洋地以为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新理论,原来前人早就有说过了,而且比自己的完善得多。所以才说看书是站长前人的肩膀上啊。
5、高中时候,学的最差的历史课上记笔记完全是抄黑板,而学的最好的英语却只记录自己需要的内容。所以还是不要抄黑板啊自己记住的才是真货啊重要的是舍弃啊虽然以后没有黑板了但也应该注意啊~
嗯......前一天写的内容,不管写的时候多么得意洋洋,第二天再看总会感到莫名羞耻......
ONE MORE THING
最近发现了一位美!到!爆!炸!的!歌手,一晚上看了几十个 MV 都没停下来~~
😍😍😍~
点击 这里 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