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次机会,我为很多人登记了基本信息,这项任务让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快结束时,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人,如今想来,仍是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们走进一处破旧的院落,里面住着四户人家,我迈向最近的一户,门开着,蓝色纱织窗帘被撩起搭放在门板的顶端,一股极不新鲜的味道扑鼻而来,很明显,这是个独居男人的家。房间很小,门口处便是灶台,被刷过黑漆的灶台已经布满浮尘,成为哑光,全然没有漆亮的迹象。炕上铺着一层辨不清楚颜色和图案的漆布,墙角叠放着被褥,上面搭着一张污秽的盖单。炕沿边吊着电插板,天线直通屋顶,插板旁边凌乱地散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随手拿起说:“你也看余秋雨的书?这本书我也有。”他不屑地看了一眼书说:“我不看。我一般看古文。我读《史记》”我上上下下打量了眼前的人,一身脏兮兮毫无质感可言的衣物,自然卷曲上翘如杂草丛生的头发,圆圆的脑袋,圆圆的眼睛,没有半点文人气息,粗糙的手配着粗大的关节,总是不知所措地举止不安。我在心底冒出大大的问号:“对不起,我从你身上实在瞧不出半点书卷气,你还熟练驾驭古文?吹牛都不打草稿”。我在心底鄙视他后,我已经没有任何闲聊的心情了,开始询问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到学历那一栏时,我手中的笔都震惊了。他是199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这让我之前的鄙夷瞬间化为仰慕。这个文凭放到今天也是炙手可热,何况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那时候光拿着这个毕业证回县城里就什么都有了吧,工作、房子还不都是探囊取物。就在我等候的他说出一份令我羡慕甚至崇拜的工作时,他却说,“没有”。我盯着他说:“那时候的大学生是管分配的吧?”他点头:“嗯,管。分了,后来辞了”。“那你现在干什么工作”。我追问。“以前在深圳外企,老家有事,回来待一段时间再走。”他也回答得很自然。然后我情不自禁问了个很不入流的问题“外企是全部用外语从事工作吗”“噢,也不用,英语过了六级,去外企工作就没什么问题了”他回答了我。把该登记的信息登记完毕后,我们就离开了。
一路上,我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个在我眼中像谜一样的男人。他在深圳工作多年,为什么没有沾染半点都市气息?他一路升学直至就读名校,怎么就一直未婚?当然,在他神圣文凭的光环下,我很快脑补了他的过去,打消了自己的疑虑。他一定是爱过的,爱得很深,但种种原因未能结合。于是守着自己心中刻骨铭心的挚爱,不肯背叛自己的初衷。至于都市气息,与他衣着有关吧?毕竟这种小地方亦不讲究时尚,人家回到深圳必然就是另一番装束了。
这个坚持初心的人在我见到的各色人群中凸显成了鲜活的立体。一年后,又有机会得见此人。阴沉沉的深秋,他的房间凌乱依旧,因为天气的沉闷屋子更增添了别样的黑,横贯屋子的铁丝绳上搭着着报纸,上面是他写的毛笔字,我不懂书法,只是觉得他的字并不漂亮。而他和他的房间一样黑乎乎脏兮兮得让人生厌甚至窒息。他依旧信誓旦旦地说:“老家有事,我过段时间就走。”只是这次的目的地是北京。当他看到后来进去的人时,脸色大变,惊慌中挤出一丝笑容,原来他俩认识。寒暄几句,我们离开。于是,我将一年前的疑问悉数抛给同伴,“你认识他?”“他是华东师大毕业的?”“他原来在哪儿工作呢?”“他没有结过婚吗?”面对我的一连串问题,同伴回答得很简洁,“嗯,是大学生。分到了医院,和院长和不来,还打过几次架,后来他辞职了。没结过婚,光棍!”“他当时可是名校毕业,又有铁饭碗,难道没有人给他介绍姑娘吗?”我仍是好奇。“不知道,他个神经病,谁嫁他”然后同伴引入了别的话题,对于这个人显然没有继续聊的欲望,我于是不再追问。
又过一年,我在路上偶遇该大学生,依然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孤零零地穿过街道,携带着身后无数鄙夷的眼神。我已经不愿意多看他一眼了,他落魄的样子完全激发不起我的同情心,我很嫌弃他。因为他活得太没有姿态了,他的生活根本对不起他的学历和学识。
一直以来,周围有种一致的观点,人生是张答卷,未婚就注定不及格,无论其他题目拿分多高。但我不这么认为,我相信许多人都是出于对爱情的尊重,不愿意随便牵起一个人的手潦草地结婚,度过貌合神离的夫妻生活,我相信有许多人是因为不忍心亵渎爱情,所以才坚持单身。我不觉得单身可耻,更不认为单身比别人矮一截。
财政的铁饭碗同样也是世俗对于工作至高无上的认可,但我依然相信,有些才能卓越的人是不愿意过那种一眼就能看到死的生活,他们辞职是为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或者更圣洁的精神境界,总之,他们是因为有着不懈的追求才做出辜负世俗的抉择。许多才高八斗的人往往桀骜不驯,棱角分明的性格在官场职场走得磕磕绊绊时,就会选择放逐精神,静享“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释然。古往今来,这并不鲜见。李白享受过“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却仍是五次辞去公务员,带着酒葫芦出入月宫,过着亦仙亦人的逍遥生活;陶渊明倔强地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终日南山赏菊,过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自在生活。我能想到,他们在当时算是贫困之人,但是,他们绝对不是潦倒落魄,因为挣脱了世俗的桎梏,得以升华的灵魂会让他们由内而外呈现处豁达潇洒恬淡的气息,他们比那些物质富裕的人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所以,当代辞职铁饭碗,也决然不是脑残的选择。
而我知道的这位高材生,显然没有经过背叛世俗取得魂灵的升华。他作为名校毕业生,就算不懂医理,也该讲卫生,可以衣着朴素,但最起码让自己有点整洁的迹象。既然爱书,也该置办像模像样的书架书桌,将书整整齐齐排列,既然选择清贫治学,总该做些什么,而他的呈现出来的是,他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做任何提升自己的事情。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到二十平米的房间,没有一点点书房的呈设,并且已然被他住成了危房。也许他理直气壮地接纳着单身的各种困窘,他不知道这个接纳的过程,让他很狼狈。在我看来,他已经自己瓦解掉了构筑他人生大厦的涵养地基。他逢人便说“过段时间就走。”可见,他很想逃避,他对于他的现状是不满意的。他的单身,他的无业,不是为了更完善的人生,而是种走投无路。他被迫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用自暴自弃回应着,用一场穷困潦倒落魄的人生阐释着单身的孤苦和无业的拮据,他活得毫无姿态,他根本对不起他的学历和为学业所付出的努力。
网络曾有句流行语“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我们总会历经低谷,甚至会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从容走过,在看不到光亮的黑暗中昂首挺胸走出自己的姿态,让我们的人生经历升华而成为一种波澜不惊的气宇,由内而外散发,烘培出别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