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郭源大约是命中注定的事。
个人教练四期进行到第九周,项目组来了个中期考核,石墨文档里长长的名单,大家自由选择当教练或客户的时间。我选好自己的教练考核时间后,内心虽不太确定是否还有时间富余,却还是想当个跨组客户,多一份碰撞与可能,看到教练位郭源(以下简称源)时,眼前一亮,就这么划拉上了。
印象中她很少在群里现身,两人很早就加了微信,也没正儿八经约过练习。只记得她每次出现都很欢乐,写着满头的问号,在瞩目里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出不穷。嘴角总是弯弯,开怀大笑时,感觉就连空气都变得轻快了,我十分期待她将带来的惊喜。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不赖。嗯,岂止是不赖,简直是相当不错(不要脸的夸自己,至今没走眼过~)。
短短一场20分钟教练下来,我的体验感美好得要上了天。我在意的不是教练过程,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看见、懂得、理解与尊重。
那个时候,对她的好奇变得越发浓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做到如此灵动自然 ,又如此犀利精准呢?
感谢项目组的《今日密谈》栏目,让我又多了个理由向她借来一晚。我带着浓浓的好奇,她带着满腔的赤诚,两人就像久未谋面的朋友一般,絮絮叨叨聊了2个小时,聊到她的小朋友出门又回来,再出门再回来。
过程中,我无数次忍不住想笑,又无数次频频点头表示深刻共鸣,那份悸动一直留在心间,经久不散,借着这股劲,写下了这篇文字。
人是行走的向日葵,盛开是对理想无尽的仰望,向上生长,才能与阳光对接。
源,就是那样一株盛放的向日葵。
学教练这件事,对源来说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儿。首先,她是永澄老师的铁杆迷妹,是雨悦的客户,接触教练那不是很自然的事嘛。
正因为当了雨悦的客户,深切的感受到了教练的美好 ,总觉得当客户的那1-2个小时还不足以深度探索内心,那索性自己来学吧。学了后惊奇的发现,教练技术竟然还能让人更快成交。
听到这里,我的好奇心就起来了,请她多说说。
她手舞足蹈的和我分享着心得,她曾经专门去学过成交话术,什么8步成交,12步成交之类等等,发现和教练话术好相似啊!
都是用提问的方式让你澄清现状,明确未来,取得成果。这不妥妥就是一个教练拿合约的过程么?当客户澄清想要后,成交变得格外简单。如果她澄清了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为彼此节约了时间成本呀。
不仅如此,她正在做着妈妈类的训练营,未来或许还能培训妈妈成长教练。
“我觉得妈妈有很多内在冲突,特别想要去支持和帮助她们,帮助一些人,点亮更多人!”
说到这句话时,她的眸中闪着光。我立刻记下了金句。
聊到学习教练两个月的改变,她忽然变得憨憨的,笑容里带着不好意思。特别大的好像没有啊,都潜移默化了,因为早就接触教练了,学习之外还读了很多书。偷偷告诉你,我曾经夸下海口对雨悦说,你把书单发给我,我自己研究研究就行了。
边说边大笑起来,感染力十足。
如果非要想一个的话,那就是在帮助客户时,会更共情更灵活,那一份细腻感和灵活度会好很多。从前一直觉得,我不一定要像永澄老师或雨悦那样,用非常慢的语气提问,我也可以不那么慢,把我生命里的能量感注入进去。
直到前两天考核,仔细看了看标准,要和客户保持同频节奏,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有些太过激昂了。所以那天你当我客户时,刻意有做调整哦。
我听着爆笑出声,「激昂」这个词用得真好啊!考核时的那份匹配和调整,我有感受到。
想起她有次周四公开训练,永澄老师数次提起她咨询师的背景,于是好奇问道,作为一名咨询师,再来学教练,有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呢?
她连连摆手,这个地方我一定要澄清一下啊,我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执业咨询师,只是接受很多人的咨询而已,也不知道永澄老师怎么就给我安了这个名头。
我那一套怎么说呢?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吧,哈哈!无门派人氏!
学习教练后,我放下了内心的一个执念,不再总想着要帮助客户,而是去更多相信她。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从前觉得咨询挺好,可以把自己的认知结构框架给对方。可现在发现,其实对方原本就是有的,她是知道的。我不再给她一个答案,而是会通过教练技术支持她不断澄清探索,偶尔给一些教练外的支持。
这是一个融合,咨询与教练的融合,以至于现在听咨询顾问建议时,会有一种对方不懂我的感觉了,哈哈。
我摸了摸自己笑得抽抽的脸,心想再这样下去,面部大抵会抽筋吧。赶紧继续问道,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学习里,你还期待收获哪些成长呢?希望项目组给到什么样的支持?
这个问题一出,她满脸不好意思。哎呀,好像是一直是被打脸的计划,我想跨组,想认识更多有趣的小伙伴啊,觉得交朋友比学习技能更重要。(笔者按:此刻强烈共鸣握爪)
可实在太忙了,上次考核选时间的时候,我无比悲伤的发现,大家的时间都是凌晨4-6点,或者晚上7点后的,我很惆怅啊!
后期还是要多约小伙伴去聊,我觉得学过教练技术的人,内心冲突会少很多,学过教练的人就是一个小光球,我喜欢这个氛围。
项目组的支持,多设置一些跨组练习吧,每个助教的风格不一样,还有没有可能让学员当督导,翻转课堂的感觉,那一定很有意思。
可是我有一个苦恼啊,很想做大家的客户,但又确实没什么困惑。聊这个是不是很像一个杠精?会不会被打?
我当场笑岔气了,一边狂抚胸口,一边笑着和她说,好问题,咱们下次就这个话题探索一下。
看着她一脸迷茫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一个充满热情、心怀梦想、开朗又乐观的形象,就这样在我眼前变得越来越立体和鲜明。
我们继续聊着,说到后续两个月的学习。她忽然生出一份感悟,和我说了一个故事。
她其实一直有客户 ,而且有一个终身的让她非常头疼的客户,总围绕同一个问题连续每月定时定点找上门,就这一个话题,兜无数个圈子。悲凉到源只要一听到有这位的排期,就禁不住泪流满脸……
这也就罢了,还老被这位客户怼,说你们教练就是这样提问的吗?语气中带着挑衅。4月初某日 ,客户忽然对源说,虽然说不上为什么,但是感觉和你以前不一样了,技术提升了很多。
源当场就泪奔了:“这句话太让我欣慰了!你知道吗?我的灵活度就是这样被磨炼出来的啊!”
我笑到不行,问她你打算如何去实现你的期待?她一脸正经的说,“毛主席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我的期待,要更多和真实客户连接,更多读教练的书。”
源是一个很自信的人,问道她希望自己能向他人展现什么样的特质,她特别快速的说,希望自己是一个热情,灵动,温暖,真诚的人,真诚是通往一切道路的路。接着又笑眯眯地说,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是不是有点过于自信了?
我摇了摇头,接触虽不多,哪怕只是在那场教练考核中,我已然深切感受到了她的热情亲和、灵动真诚,更难得是一份看见和理解,她在嘉许环节提到两个形容词,直击心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她是懂我的。
最后一个问题,我十分好奇她是如何做到更好的看见和理解一个人的?
这个问题彻底拉开了她的话匣子,我俩就这一个话题聊了整整一小时,从她的童年聊到少年,少年聊到青年,青年聊到现在,满满的青春扑面而来。
很多故事没法写,我很感动于她的相信和敞开。过程中,她数次莫名地说,怎么就聊到这个了,怎么把这些狗血往事全说了,太狗血了,可不能写,哈哈哈。
话语中带着一分调侃,一分轻松。偶尔语调变得低沉轻缓,那是说到了悲伤处;偶尔语气又转向轻快,那是自信和坦然。
源是一个觉察力十分敏锐的人,这份敏锐来自童年的经历,来自少年的烦恼,来自研二前不懂如何融入集体,让她始终以一种观察者的姿态活在人间。
朋友们送了她一个“花小刀”的称号,意喻总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她甚至想过基于这个特点提供一个针灸服务,专扎那些想被扎的人。后来又觉得自己还是心存温柔的,便作罢了。
听到这里,我隐隐带着一分心疼,问道,是什么让你在研二时,发生了转变呢?
她一时间有些怅然,那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回想起来,当初几乎没有意识到,人是有多重身份和多面性的,觉得人只能是一个思路一个形态,所以才会有特别多的纠结。
当我意识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状态,不同状态下有不同选择,甚至某种状态是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时候,我才真的意识到人的身份的多样性,对于世界也逐渐扭转了非黑即白的看法。
于是开始了生平第一次主动交朋友,从一个圈子进入另一个圈子。就好像在秋叶大叔的IP营认识了永澄老师,又认识了雨悦,再进入了教练圈。
或许再过几年,回忆起这段经历,就像回看人生剧本一般。这些故事都是我自己给自己撰写的人生剧本,人生在于体验。
如何去体验,就是不断去经历啊,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不管好的还是坏的,狗血的还是快乐的,都是体验。
如果说挫折是生命的财富,那么创伤就是前进的动力。
源就如那株向日葵,一路向阳。失意时坦然,得意时淡然。像孩子一样纯真,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向日葵一样坚强。
她的心,在阳光下舞蹈,给了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
(教练专访第1篇——郭源/总第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