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上映以后,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聊起这部电影,感叹道:“这是别人的青春啊!”我也表示赞同。作为一个自懂事起就努力按成人规则过活的人,我实在无法感同身受。
记得初三那年,同样来自台湾的《流星花园》大热,隔壁班的女生每天都在单曲循环那首《流星雨》。我那时问我的朋友:“谁是F4?”朋友立刻紧张的说:“小声点,别让咱们班那些女生听见!”
我有时候也在想,什么时候发达了,也可以拍一部电影,名字就叫《那些年,我们这些没人喜欢的男孩》。
那时,我一个重点班的朋友,最喜欢看的节目是开心辞典,他平时的课外时间,都在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执着的感觉像个怪人,这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我甚至怀疑,这也是他唯一的乐趣。
我记得初三时有一天,模拟成绩公布之后,“好学生”都在互相攀比分数和名次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说,你能不能陪我到厕所里哭一场?
就像那时教学楼二层的尽头,那间永远关着门的心理咨询室一样,我们那天任凭如何努力,最终都没有挤出一滴眼泪。
在大人们判定为“无忧无虑”的年纪,好多人都背着沉重的书包,在朝阳下一点点挪动着步子,不能回家,也不敢去学校。他们不是歌里唱的,飞驰而过的少年。
我也曾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回想起来难以置信,我这样的一个人,居然从小被硬塞进奥数班里。我感觉自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看着黑板写满再被擦掉,擦掉又被写满,题目从兜里的糖果,变成了牛在山坡吃草,山坡够牛吃多少年的草。
一次区里的奥数比赛,我的成绩很难看,那时的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第一次用严厉的口气跟我说:“这次竞赛就只有3个名额,其他两个同学都考得很好,你浪费了一个重要的名额你知不知道?你让我很失望。”
我当时是十岁吧,失望这个词,在语文课上学过它的意思,但是听到别人对自己这么说,感觉却是无比的沉重,我记得我一直在哭,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小时候一直是个小个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站在队伍的前三名。后来运动会排方阵,有两个男生个子太矮,体育老师就说,“你们在队伍里太显眼,就不要参加了”。
其中一个男生就是我。
那会不仅个子小,而且也不擅长运动,初中的体育课男生们大都会打半场比赛,我一般会和几个不会打球的男生找一个空篮筐,扔着玩。
我也从没感受过万众瞩目的关注下,在赛场上驰骋拼杀的感觉,就连站在篮球场边为自己班的男生加油时,喊的也是那么的腼腆,看着女生们议论谁谁谁球打得好,人又长得帅,虽然很羡慕,但是打心眼里觉得,这样的生活根本不属于我。
幸好后来我长大了。
我终于摆脱了数学,个子也长高了许多,虽然只是达到了及格线,我还发现了自己擅长的运动,得到别人的友谊也越来越容易。但是,并不是说,过去的那些昏沉的往事,就不再记起,没有,我常会记起,常会在突发状况面前,变回那个自卑又自傲的小男孩。
我好像真的没有过无忧无虑,潇洒到汪洋恣肆的青春时代,即使是现在,我一直在扮演一个懂事的,有责任心的,一直在努力照顾别人感受的成年人。
每当见到那些穿着前卫,表情酷酷的年轻人,我也时常在心底里说,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拥有一个随心所欲的青春。
内心有时候还是想补偿自己吧。所以有时候会干一些没什么用的事情,比如25岁了,才开始玩网游,就想感受一下,听了那么多年的《魔兽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体验。26岁的时候,才开始学吸烟,当然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并没有真的成为一名烟民。
两年前一个朋友过生日,陪他到一个酒吧吸水烟,突然发现,有些事情,好像和年龄也没有太大关系。
去年,一个人在玉龙雪山下的蓝月湖边,看着湛蓝色的湖水,郁郁葱葱的风景,就在想,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的青春,哪怕他来的比别人都晚一些。
我会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会记住,所有的退缩和不安,也是我平凡的青春的一部分,我会和自己的童年握手言和,享受迟来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