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忘记哪里看到的,也没备注来源,如果有知道的伙伴麻烦告诉我一声,感谢!
【摘抄】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看法与我们的不一样时,我们需要很小心。如果我们因此批评或羞辱孩子,我们立刻关上了相互信任的大门。我们要随时准备好接纳那些不一样的观点,这个非常有价值。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可能你是对的。咱们再仔细想想,看看还有什么可能?”或者:“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接着说,“但是你有权利这样想,咱们看看这样是不是可行。”
我们必须理解这个心理逻辑,当孩子认为引起过分关注和过度权力能够增加自我价值,那么即使用不良行为取得也很值得。
倾听孩子,了解他的心理逻辑,引导他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了解他还没有看到的其他方式的正面效果。
想要得到权力的孩子,通常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那么,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得到大家喜欢,这两者之间为何难以并存?通过讨论,孩子会看到,假如他是一个小霸王,那么很多人会不喜欢他。然后让他自己思考和选择。
我们可以问:“当大家碰到小霸王,会有什么感觉?会怎么想?”用类似的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事情的本质,以及对自己社会身份的选择。他也会承认,决定权在自己!
还有另一种方式。一两天后,妈妈跟孩子们说:“我有件事想不明白。”俩孩子会很好奇,妈妈有什么不明白的事?这样妈妈得到了孩子的注意,然后她说:“当两个人玩游戏时,其中一个人作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吵架!”“那你们觉得,为什么那个人要作弊呢?”然后倾听孩子的回答。
这样,妈妈就可以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想法。可能孩子会说,“因为他想赢”,或者“因为他想让自己很厉害”,或者“因为我不喜欢每次都是我输”。
两个孩子的回答,妈妈都仔细倾听。不但妈妈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俩孩子之间也增进了了解。
然后,妈妈可以问:“那么,作弊会对游戏的乐趣产生什么影响?作弊的那个人,对被骗的那个人会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这样能让我们学会公平吗?我们可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分别可以做什么?怎么能让游戏不失去乐趣,而且继续好玩?”通过类似这样的提问,妈妈就会清楚俩孩子竞争的心理原因。
最后,妈妈可以说:“我很高兴了解你们的想法,这对我也很有帮助。” 妈妈在播下思考的种子。她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指责其中一方有错,那没人能听得进去。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喜欢在被指责时面对问题。
我们都比较愿意讨论别人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当成别人的问题讨论,这样会容易很多。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直接给孩子提问题,让他们思考:“我有个困难,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我现在要做晚饭,而你让我辅导你做作业。我要同时做两件事,这让我手忙脚乱。你觉得咱们俩可以怎么办?”
我们和孩子的讨论结果,可以成为我们改善行为的基础。
当孩子表达了一个我们很反对的想法,在那一刻,我们仍然要练习接纳:“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当孩子因为我们没有完全赞同他的想法而表现出不想继续讨论时,不要强迫孩子,先把问题放在一边。大家都好好想想,过几天再聊。那时候,我们都会有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