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与降本增效的关系
文/蒋水敏
2018年2月13日,杭州钱江电气集团公司副总裁、衢州杭甬变压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利东致全体员工一封公开信中就如何围绕集团公司的愿景和本职工作,制定出降本增效,增产节约,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人规划。结合环保、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我对于降本增效的理解及思路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和做法。
一、降本增效与安全工作永无止境
人们对降本增效的观念,有一种对生产制造产品很直观,降本增效看得见、摸得着、算的明明白白,因此,也容易引起重视。譬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节约材料、节省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通过优化工艺、堵塞漏洞,对标挖潜,开源节流等措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且,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渗入降本增效的空间永无止境。还有一种对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往往容易忽视,不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人认为,安全生产不可能降本增效,相关的资金投入反而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细想想,这种想法有些片面。安全生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会像普通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或质量的提升上,但却会体现在生产中的全过程。安全生产投入的结果是设备稳定运行,事故减少,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生产是有效的节约。无论是设备的损失还是人员的伤亡,所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这就增加了成本,影响了效益。因此,确保安全生产就是降本增效,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且是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降本增效与抓安全隐患应当从点滴做起
降本增效,眼光既不要看得到太高,也不要小的看不上眼。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自己做起。譬如: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块布、一颗螺钉等等。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就会由少变成多。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明白,但是要做好就很不容易。我认为只要把自己融入到杭甬企业这个大家庭,以厂为家,当家作主,就能够自觉的做到降本增效。在现实中,有些人没有做到以厂为家,看见浪费现象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认为反正又不是我家的,节约与我无关。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虽然为数不多,但会潜移默化影响周围其他的人的行为。为了更好达成2018年集团公司下达的方针目标,使广大员工认清形势,树立起“过紧日子”的观念,大力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全体员工积极投入到降成本、增效益的具体实践中来,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促进公司降本增效和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是“降本增效”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每位杭甬人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起节俭意识、养成节俭习惯、培育企业节俭文化。从小事做起,以身作则,真正做到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米线。
三、降本增效与安全管理必须常态化
降本增效的实质,也是一项管理。我们既要增强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又要动员团结全员参与齐心协力、要层层分解步步落实;我们既要抱西瓜,又要捡芝麻;我们既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降低返修率,又要加大全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降本增效需要打硬仗,也需要自发性,更需要常态化。
一是节能宣传常态化。切实加强勤俭节约、降本增效宣传力度,交流关于降本增效的小妙招、金点子,全面营造厉行节约人人做、降低成本增效能的良好氛围,使降本增效成为一种生活工作习惯。同时开展劳动竞赛,把降本增效内容归入6S流动红旗竞赛中去;加大增产节约的宣传力度,收集降本增效的好人好事,树立典型,开展评比节约标兵。
二是检查奖惩常态化。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结合各车间实际,将降本增效工作融入考核工作,使个人行为与降本增效息息相关。通过检查方式,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指导,使职工提高对降本增效工作的认知度。对在日常工作中涌现的节约先锋要给予奖励加分,必要时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来促使全体职工自发投入到活动中去,实现人人降成本,处处增效能的活动目标。
三是精细管理常态化。日常办公实行精细化管理,压缩办公经费。办公室尽量少开空调,使用自然风通风,如必须开空调,温度掌握在26度,既节约电量,又有利健康。下班后办公室的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电源要进行断电,避免待机耗电。办公打印机除必要情况,提倡双面打印,严禁用空白纸写字,擦手。定期检测各处水笼头,避免漏水滴点现象。车辆出行做到规划路线,合理出行,一条线路的事一次办完,尽量不跑冤枉路。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加大,企业利润空间迅速缩小,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公司生产、经营局势十分严峻,降本增效将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所有的员工一直在共同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向节能降耗要效益,为企业创造盈利空间。
最后,我们要通过认真开展节能降耗的宣传教育,引导员工切实增强节能意识。在生产各个环节中切实注重细节,把降本增效工作变成全员的自觉行为和良好风尚,养成从点滴节约和在生产过程中厉行节约的好习惯,营造有利于降本增效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我为企业降本增效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动员广大员工广泛参与成本管控,鼓励员工人人参与技术革新,为深化“降本增效”活动开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