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个方面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当人刚刚出生时,我们还无法建构概念与内容的思维范畴,只能通过基本的感官接触世界,包括用眼睛看物,用耳朵听声,用鼻子、舌头闻尝味道,用触觉感知环境等。这些感官刺激了我们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从而让我们能够建立对环境与环境里的人(也包括对自己的一些感受)的最初印象,这属于生存的最低要求。

哲学意义上的审美并不是如人们平常所说的那种可以欣赏或者定义哪种事物是美丽的、性感的等直接的感觉。哲学的审美首先是一种基于“生存下去”的生物自然选择偏好。存在是第一要求。

美,首先意味着“活下去的更好选择”,或者更有利于“存在”。甜的苹果、红彤彤的苹果,都意味着成熟的苹果,直觉上这种成熟的果实吃下去对人的生存更有利;带点儿涩的青菜,是不成熟或“生”的东西,吃下去也许不如熟的东西更利于生存。

于是,在原始的意识中,人就形成了青菜不如甘甜的苹果“好吃”的观念。之所以形成一物比另一物更“好吃”的观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生物存在感的最初层次——活下去的内在需求。

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小孩子大多喜欢吃甜食,不喜欢吃青菜。有些成年人认为孩子挑食,其实这种“挑食”并不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挑食,而是一种生物趋利避害天性的自然反射,也就是所谓“活下去的更好选择”。

同理,对幼儿(或者大多数成年人也是如此)来说,在他们内在意识中高大的物品、坚硬的物品等就象征着某种安全感——可以在大空间内躲避野兽或用坚硬的物品攻击野兽,也可以有更大的机会躲过自然灾害;而窄小封闭的空间也意味着安全,可以用藏匿的方式达到类似的生存目的。

所以,小孩子喜欢在高大的物品与狭小的空间中跑来跑去,玩捉迷藏,这也是人类对于存在感中最基本的生存安全感的自然反射。

美,最初是让人们产生安全或者更多生存机会的那些颜色、形状、质地、线条、光线明暗等,保证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在人类心理上才是亲近的。后来,这种让生存与繁衍变得更可靠的“安全”一步一步地演变成美丽、性感、结实、健壮等生活要素的评价。

身型匀称的少女往往比老态龙钟的妇人更容易唤醒人类的感觉,因为少女比老妪有更大概率繁衍优质的后代,并且在面对危险时,由于生命力更强,行动更迅捷而更有生存的机会。所以,审美首先是生存选择,其次才是生活品位。

对于审美能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曾有一个感悟:“不仅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是审美,健康人格的培养也离不开审美。”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就应该专注于学习,着装打扮、欣赏艺术那一套,长大后自然就懂了。然而从小缺乏审美能力,长大后又怎么会变成有审美能力的人呢?

更重要的是,审美能力是未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能力。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升级,不断迭代,但是,审美这种抽象概念的能力却无法提升。

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感悟情绪、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上,人工智能是远远达不到人的水平的。比如,当我们走过一片水塘,看到水中的美景时,可能会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机器是做不到的;当我们看到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时,会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任何机器目前同样达不到这种审美水平。

未来缺乏审美能力的孩子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不仅在于审美能力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有由衷地喜爱自己、欣赏自己,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力量接纳和迎接这个世界的美好,拥有一颗善良、坚定而温暖的心。

因为审美首先要意识到自我之美,并且在今天这个已经摆脱物资匮乏的年代,人类也开始从物理社会进入心理社会。对幸福的感知、对社会的理解等对人越来越重要,必须换成新的语境,学会用美的感知和热爱抵挡空虚、乏味和无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加之互联网信息与网络经济的崛起,传统的物质刺激已不太能够激发人们更强烈的幸福感。这时,那些软性要素,例如与美相关的艺术、文化、情境、氛围等便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01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父母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如颜色丰富的水果蔬菜、色彩斑斓的鲜花、姿态各异的小动物,或者带孩子到大自然接触、感受自然的美,欣赏大自然中的山川草木……

当孩子大一些后,可以带孩子去美术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地方,用知识启迪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02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孩子一般从2岁起,就有了美的意识,比如他们会有自己喜欢穿的衣服、有自己喜欢的颜色等。对此,父母一定要抱着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不要强迫孩子必须遵循大人的选择和标准。因为真正的审美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父母期待中的那样,而是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接纳自己的任何模样。

孩子只有遵循自己内心的样子,才会变得自信、大方,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形成积极、独立的人格特质。

03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不要只看事物的表象。如果孩子学会转换视角,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反而可以拥有更丰富的收获。

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比如一个艺术家、一个音乐家、一个园艺师等,引导孩子从这些人的角度看事物、想问题,发现更多的美。

爱美、具有审美感的孩子骨子里都会洋溢着一种自信,所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感,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随时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更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培养他们积极、阳光、自信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未来更有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彭凯平 闫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