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高中化学怎么能学好?2019-11-11
那年花开 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
高考最容易拿满分的科目——化学与生物,只要肯背,肯归纳就好;
高考可以拿高分的科目——数学与英语,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
高考因人而异的科目——物理,根据题目的难度,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高考尽人事听天命的科目——语文,不是不能人为提高分数,只是提升的幅度不是那么的立竿见影。
化学篇:
学好化学的三大要点:细节、知识树 与 题海战术
细节:细节在于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尤其是充足、过量、少量等)与课本学习。不可以遗漏任何知识细节,扫除所有的模块盲区。
知识树:高考化学只有一本参考书,它就是课本。请根据课本内容绘制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归纳开始。其他参考书里归纳的二次结论,请作为分叉来补充进自己的知识树中,一定要找到这些二次结论的初始依据与知识点,并做到根据书本知识能够熟练推导的程度,重点在于掌握推导的方法。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记忆太多的二次结论,因为容易记错,而且也不利于建立起灵活变通的逻辑分析思维。知识树不是一棵树,就跟你的课堂笔记一样,每个模块下面分几大内容,每个内容下面又分多少个小知识点,有哪些犯错误区与思维变式。
题海战术:此题海战术并不是毫无目的的刷题,旨在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题型。
高一学习期间,答主我是在假期自学时选择一本较为基础的练习册,上课期间选择一本难度稍高却较为详细的练习册,有余力时补充一部分竞赛习题,在这个过程中绘制出了自己的知识树。因为答主高二高三班级换了一个比较挫的化学老师,所以后两年我全靠自学,根本就不听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嫌弃太基础了),总复习阶段,以做模拟套卷为主,不少模拟题的难度是介于高考与竞赛之间的,请拿出一块完整的时间做完一套卷,按照高考的答题标准,水性笔,详细写清答题步骤,刚开始做的慢,渐渐地就越来越快了,答主两年来大概做了十本这样的套卷集,最后1.5h的试卷大概1h就能完成。高考化学只错了一道选择题,蛮伤心的,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错,高考完我还问了选对了的同学,他们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呢,作为一个两年来从来都无视他存在的学生,我也不好意思去问)。
其他补充:
《龙门专题》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答主在高一高二的时候用过,为了省钱,回收的学长学姐的旧版本,但因为题量太大,答主大概只用了三分之一左右,重点用途在于查缺补漏,坚决不可以对自己的弱点得过且过,相反,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强化它们,甚至让它们超过自己的平均水平。此外,相似的题目不必反复做,只要觉得自己做的已经比较顺手了,就不必专门再做题训练(套卷里还是要做的)。
错题本:错题本是用来添加到知识树上的,找到原始的知识点,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不要把一道道错题散落在本子上,当做一个个个体。
化学唯一参考书课本的解释:我并没有说过其他教辅材料无用,我也鼓励大家多去看看其他人的知识归纳总结,但我强调的是要对自己的知识梳理进行查缺补漏,把自己忽略的知识添加到自己的知识树上去。化学是一个记忆量较大的理科学科,而且细节众多,知识琐碎。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记忆能力的侧重点与敏感点也不同,这也就决定了每个人知识树的差异,同一个知识点有些人觉得难记会重点强调,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也可能就是小菜一碟,你容易错的地方不见得大家都容易错,所以说自己归纳的知识树,符合自己的记忆习惯,才更容易理清脉络,不容易遗忘。我不喜欢记忆教辅参考书的知识总结,因为那是符合作者记忆习惯的东西,要么有些知识点写得太细太冗长,要么写得太简单有所遗漏。只依赖参考书,初期提分容易,但进入中上分段是就容易遇到瓶颈期,想上到接近满分就格外困难,因为教辅材料上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细枝末节。我说的看课本,不是天天只是盯着课本的几个字,而是错题以后更要回翻课本,找出这个知识点最初的根源。而且,教辅材料都是根据历年高考与模拟题编写的,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但高考题会比较灵活,每年命题组都要绞尽脑汁编出一点儿新花样来,这些一定是教辅材料上始料未及的,因此,还是课本更重要,高中知识的源头。
终极评判,什么时候准备充分,可以上考场了?合上书本,拿出一张白纸,完整的默写出自己的知识树,包括哪些知识点会出现在哪些题型当中,以及答题时有哪些要点与易错点。如果你能做到,那么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就算学通了。
有些人非要跟我杠生化能不能拿满分、考题超不超纲、物理化学哪个好学这类的,奉劝您去另开一个自己的回答吧,非要盯着别人的回答来挑刺,只能证明自己不自信,还需要可怜巴巴的通过踩别人来巩固自己的成就感。我早就说过,我的观点也就是一家之言,作为一个过来人谈谈经验罢了,觉得我说得对,那么照做就好了;觉得我在瞎逼逼,那么离开就好了,我的话又不是什么名人名言公式定理。我从来都懒得去逼着别人来认同自己的话,作为一个对自己曾经走过的一切都比较满意的人,这点儿孤芳自赏的自信,我还是有的。我本人其实是不太喜欢知乎的,因为觉得杠精太多了,不吐一个脏字却阴阳怪气的语调更令我厌烦,我选择绕道走,还总有人上赶着来找事儿。
补充知识树示意脉络:(因为笔记不在身边,所以无法拍照展示,不要再问我要了。)
简单说一下我的知识树大纲吧,我习惯于纵向整理,就是每个化合物用相似的模板,这样便于记忆,如果需要横向比较的题,就从已知的知识树上抽取同样位置的知识再整合。
以有机化学为例,分为烃(烷、烯、炔、芳香)和烃的衍生物(卤代、醇、酚、醛、羧酸、酯)。其中每一种化合物都分为以下分支:1)命名;2)物理性质(密度、溶解度、颜色、毒性、气液固的C个数界限);3)制备(实验室、工业,包括实验仪器,实验顺序,反应条件、描述操作的表达方法等);4)化学性质(取代、加成、缩聚、消去、氧化(包括燃烧)、还原)。所有化合物都遵循如上的统一模板,比如饱和烷烃是无法加成消去还原那些的,所以在这些不反应的化学性质后面打叉就行了。再比如说银镜反应,本质上就是还原反应,Ag+被还原为Ag单质,与其记哪些物质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还不如直接记哪些物质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再比如酯化反应,其实就是一种取代。再比如说指示剂褪色问题,永远都是两方面,物理吸附褪色或化学氧化还原褪色,然后再分可不可逆,所以这类错题整理到知识树上,要找到该物质的物性/化性(氧化or还原),就容易系统记忆了,而不是在错题本上写一句话“xx、xx、xx物质可以使某指示剂变色”。
无机化学分为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Al、Fe、Cu)和非金属(硅、卤素、硫、氮)。每一种物质也分为:1)原子结构;2)物理性质;3)制备;4)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碱、X2、S等)。比如铝的氧化物有两性,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Al是介于NaMgAlSiPSCl中间的位置,不像两端的元素那么活泼极端。再比如这个酸性排序,(强)HClO4、HCl、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乙酸、碳酸、硫化氢、次氯酸、苯酚、硅酸,强行记忆这样一串结论很难,但它实际上考察的是元素周期律以及物质化合价的问题,且有机酸为弱酸,记住特例次氯酸为弱酸即可。
生物篇:
生物与化学的学习方法类似,只不过题库没有化学那么大,变式的数量也可控,不需要涉猎竞赛题,只需要找到两三本较难的习题集吃透即可。生物学科的重点依然是细节与知识树,掌握的程度与终极评判同化学。生物比化学简单,并没有复杂的计算,可能因为初中不学生物,很多学校高一也不认真教学,导致考生接触生物的时间不够充足。如果想考出好成绩,生物学科不拿满分真是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