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社会,大龄剩女往往意味着自身的高颜值,高学历,高能力,以及对婚姻的高要求,这种意义上的“剩”往往是因为这类女性找不到更合适的情感婚姻匹配而又不愿将就,所以才会“被剩”。大龄剩的“剩”是有得选择,可以选择,只是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婚姻对象而被一年又一年地单着,虽然这多少也会令剩女们感觉有些无奈,但相比现阶段农村比比皆是的大龄剩男,剩女们可不知要幸福多少。因为时下许多农村适婚男子的娶妻生子之路几乎就是他们人生中一大遥不可及的梦了。
我生活的农村,一个叫贺家桥的地方,虽是青山秀水,景色美如画,但因为没有厂矿企业来支撑一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乡人们若单靠那几分田土来支撑自己的活计,那日子的艰难就可以想见了。所以依托着八零代末南下政策的开放,家乡绝大多数年轻一代的农民夫妇双双背井离乡,南下广东,谋求生活的出路,而将年幼的孩子留在老家让爷爷奶奶看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自己卑微的劳动繁华了他乡的城市,也支撑了一个小家的简单生计。一般年轻的农民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攒上一些钱将自家的房子翻修得漂亮体面,再攒够一笔钱,留待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娶媳妇。
岁月慢慢流逝,年轻的农民为了生活常年漂泊在异乡,直到白发悠然于青丝间,直到皱纹悄悄爬上脸盘。人到中年,家里的房子建好了,儿子长大了也能去外面打工了,给儿子娶亲的钱也备好了,以为可以稍微喘口气了。但现实的寒冰是,自家长得还蛮帅气的儿子竟然一年又一年地被单着,一开始还可能会有人上门来做媒,可慢慢地都不再有人提及自家儿子的亲事了。于是二十岁的男孩转眼到了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大男孩转眼成了三十岁的大龄剩男。
父母急了,儿子急了。父母在家到处托人给自己儿子介绍对象;儿子想着去到深圳或是别的城市的制衣厂,电子厂去打工,因为那些地方女孩子多;父母忍痛从银行取出一些存款给儿子买辆八九万上下的车,因为好些女孩子说男方没车不嫁;儿子想着去到云南或是越南买个老婆回来,……但儿子的老婆始终在云端,降不到凡间。我所在的乡镇,十家至少有五家的适婚男孩是单着的,而且他们中年龄基本处于二十五岁以上。那些出生在九零代上下的年轻男子,大多都是家中的独子,也都是在父母家人的万般宠爱中长大的。而今,在他们本该娶妻生子为家族延续香火的年纪,他们却无妻可娶,而且随着年纪渐长,他们娶到老婆的机会越小。
我想,为什么如今农村的适婚青年男子会面临如此的婚姻窘境呢?
或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八零代末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一开始农村的生育政策规定年轻夫妇若是头胎生了男孩,就不允许生二胎了,而如果头胎是女孩,可以接下来生二胎。在这样的生育政策引导下,很多地方也就出现了男女比例严重失横的现状,而僧多粥少势必导致分配不均。
再有,我们这地方,孩子出生后基本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九零代左右出生的孩子的读书生涯也基本限于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大多孩子初中一毕业便早早进入社会去到遥远的他乡打份简单的工来养活自己。男孩子出去之后,始终都是要回来的,而大多数女孩子出去了之后,便再也没回来而是嫁给了外地的男人。这样家里可供选择的女孩子也就少了很大一部分。也许你会说,有本地女孩子嫁出去,自然会有外地女孩嫁进来,这也是事实。但能娶到外地女子的男孩子大多是自身能力相对较强,要么嘴巴比较会哄,而对于我们这许多初中毕业的新生代农村男孩来说,要娶到一个女人却并非易事,毕竟,家境不是那么富裕,交通不是那么发达,自己又身无所长,哄人本事还不过关,人家女孩貌美如花又凭什么扑入你的怀抱呢?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早已不会再为一日三餐奔忙。现代的农村女孩也在趋向于追求更丰富更随意的物质享受,就像我们当地的许多女孩出了初中校门便出去闯荡社会,在灯红酒绿的声色犬马中接受着外界难以抗拒的诱惑,心心念念着期待找到能力更强更有钱的男人作为依靠,即使男人再老再丑,即使男人有家有室。在有着那样观念的女孩群体中,男孩长得再帅也没用,因为他们太穷,给不起她们想要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男人过着单身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他们愿意,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只是大多数男人还是会希望找到一个女人组成一个小家,享受家的温暖,这是作为一个男人最基本的需要了,如果他有这个需要。每次回家,看着我身边那些二十几岁三十岁的大龄剩男脸上落寞的神色,看着他们孤单的身影,我心里也会有些为他们难过。人常说成家立业,可对于那些大龄剩男来说,成家都那么难,更别说立业了。
冷静下来想想,我身边的那些大龄剩男之所以被剩着,还是因为他们自身能力太差。放眼看看周围那些惬意享受单身生活的大龄男,或是早已成家的同龄男性,大都学历相对较高,或是学有一技之长,而且踏实肯干。女孩子嫁人谁不希望自己的结婚对象更优秀更靠谱呢。
我想,大龄剩男不独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特有群体,诺大个中国,又有多少个这样类似的村庄乡镇正在上演着一妻难求的忧伤故事呢?我们农村大龄剩男的春天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