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我遇见了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人。
我唤他白姨,因每次的遇见,他都白衣加身。
像往常一样,放学后,跟朋友们乘着拥挤的公车回家吃饭午休。但突然有一天,我被拥挤的人潮挤向公车的后方,最终站定在了一个身穿白色卫衣,黑色牛仔裤,白色球鞋的少年身旁。那时的我跟他之间的距离,只有几厘米之差。其实在挤向他所在的位置前,我早已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他。正午的阳光满满地洒在他黝黑又顺滑的短发上,那时的他好像散发着一种别人身上所从未有过的微光。那天的公车开的很慢很慢,慢到我希望它可以再绕整座城市好几圈。然而,短短的几站路,最终我还是无奈地下了车,心里满是遗憾,觉着这样的相遇终究只会是生命里几万次里的一次。
第二天,又一次跟两个好朋友一起等公车回家。阳光正好,恰巧我又遇见了他。除了惊喜之外,内心还多了几分不可言语的小心翼翼。这一次,他还是穿着一身白衣,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坐了靠窗的单人位置。当我看着他时,他正望向窗外,看着一路上路过的街角的风景。而这一次,恰巧我又站在距离他10厘米的位置。站在他身边的心里满是忐忑的我,似乎已经听不见四周嘈杂的声音。就如与他共享这路过的美丽的风景般,忽略了周遭的所有。我乘车的重终点先到了,带有不舍的我下了公车。之后便开始思考,这样的相遇可能是人生中十万次重逢里的其中一次吧。于是我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第三天,一下课的我便拉着朋友们从学校一路奔跑到公车站。掐着时间12:05分,期待我将要乘坐的5路公车,会有着他的身影。却没想到,当我跟朋友距离车站还有20米路程时,却看到刚驶出车站的公车载着靠窗的他驶向了他回家的路。内心不由地觉着遗憾,惋惜这样短暂的错过,却又心怀期待渴望重逢。
第四天。又一次的下课奔跑,因为下雨,车站的乘客越发地多了起来。我站在车站靠公路最近的位置,只是想看看这次还会不会遇见靠窗的他。看着一辆又一辆各路公车驶过却没有他的身影时,我以为大家只能就此别过在茫茫人海里。而突然地,3路公车一个靠窗的位置,他的身影出现了。依稀记得,他的眼神直视着前方。雨滴从车窗缓缓落下,似乎划过了他的脸庞。而他的轮廓隔着下雨的车窗也显得格外地清晰。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他也渐渐远去,而我却还留在原地等待我搭乘的列车。
第五天、第六天……一天又一天过去,大概就这么一个月过去了。我与朋友们根据与他相遇的时间和重逢的公车规律,城市公交线路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地理位置的构造,最终大致确认了他就读的学校和他最终下车的站点位置。也许是出于好奇,又或许是出于不甘心只是偶然相遇,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期待遇见这个不相识的他。
再到后来,有一次跟朋友赌气说大话:“如果这一次乘车我还能遇见他,那我一定会去跟他要电话号码。尽看天意。”没想到,那一次的乘车回家,我真的又遇见了他。朋友们跟我说:“那你这次真的得去要电话号码了吧。”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去,不过还是算了吧。太丢人了。”公车行驶到我跟朋友们快要下车的地点时,朋友们问我到底有没有做好选择。正当我纠结不已准备回答时,朋友们跟我依旧都停留在各自的位置。因为公车的停站时间快要结束了。于是不得已,他们便替我做了不下车的决定。本来我想认怂自己之前说的话,却被朋友们推上了实现诺言的路。
最终等到我们预测的他的下车点时,他真的下公车了。下车后的他走路非常快,当我们还犹豫不决不敢下车时,他已经消失在街角处。于是心急的朋友拉着我就开始向他追去,直到我快赶上他在的位置,朋友才放开了我的手,对我说:“去吧,加油哦!”
于是原本胆小的我,迈出了人生中第一份勇敢。
我一路继续小跑,一边呼喊着“同学,同学”
然后他转过身说:“你在跟我讲话吗?”
我说:“是的是的,那个……同学,请问,可以要一个你的联系方式吗?”
他说:“为什么要联系方式呢?”
我说:“希望可以认识认识你,所以……可以吗?”
他回:“嗯,那好的。我的电话号码是……我叫庞**。广龙庞的庞。”
我埋头打字:“广龙旁是哪个偏旁啊?”
就这样,我有了他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让他知道了我的姓氏。
这场遇见也不再是十万次遇见里的一次普通遇见,而是一场真正真实的相识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