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实话说我可是没能有一部真正的通读过。盖金圣叹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不外乎讲的是年少者血气方刚,读水浒易聚众闹事;年老者读三国,尤恐会叹惜岁月之蹉跎。至于后来又衍生出“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的俗语,我想原意应该是这样的:西游讲述的是几个和尚加一匹马的事情,佛教禁人之欲望,男人只专注于翻山越岭,却往往无视沿途路边风景;而红楼里多描写女性的故事,多愁多悲多善感,女性看了容易对号入座,不利于身心健康。这也算是为没有通读四大名著所能找到的借口吧。
原著没通读,但借助于连环画动漫画故事会电影电视等等途径,我自以为对这些名著的一些经典故事会有所认知。就神话西游来说,以孙猴子为代表人物,其无法无天、行逆天下的逗逼行径,该是用于警示男人们不能看更不能学的。
当然了,传统的观念显然与现代社会思想不合拍,应该说是错误的。您想,从最早期看65版剪纸片《大闹天宫》起,再到每年学生寒暑假期,各电视台持续性轰炸式播出86版的《西游记》,播出频率和次数,绝对足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样传承和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怎能被一句“男不看西游”的俗语就轻而易举绑架掉?
反观《西游记》的潜在寓意,我以为它当可排四大名著之首莫属。首先,要想知道和懂得人生的真谛,就必须得看西游记!这可不是我说的。书的开篇就明确载下:“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其次,西游书中性格特点最为突出的主角,大师兄孙悟空。作者吴老先生为何付予悟空七十二变的绝技?其含义在哪?这可得说道说道。书中明表,猴子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那就是个“心”字!斜月为勾,三星为点,所以得出结论:孙猴子代表的是人的心。而心有七十二相,俗人凡客人心善变。这样,就与大师兄这颗瞬息间骚动不安的心,自然而然的对上号了。
再者,来谈论下金箍棒是啥宝贝?那天听新生代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的相声《大话西游》,大意是说孙大圣的兵器,叫金咕𠾐咚伸缩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网站上买的。还说什么猴子是师徒五人组当中最为勤劳朴实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科学推断,这可大可小的伸缩重棒,变成绣花针藏匿于大圣的耳朵眼,单那重量还真够大圣受累的。觉得这相声说得还蛮有道理,不过我关心的是哪个网店淘的那棒,准备联系一下这两个比我更能扯的家伙,求给转个链接网址。
兵刃在原著书中可是说了,叫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乃“天河定底神珍(针)铁”。此大可直抵捅破天庭,变小如花针毛线的兵刃,在孙猴子身上,体现和应对的是人的气度,与人之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吻合。心与气度就全有了。
当然这还不够。大师兄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厉害吧?也就是取经目标地灵山的距离。然而这么赞的技术,却依然逃不出如来老佛的手掌心,齐天大圣被代表世俗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给压住了,也意示世俗的人们,其身心终受“贪、嗔、痴、慢、疑”五字所困。善哉善哉!先呵呵!容我用“戒、定、慧”这杯子泡个茶,以为力修,逃出三界外一会儿再说。
《西游记》称得上是一部成功学的教科书,同时必须冠以“伟大的”这三个金灿灿的大字。都说把经典照进现实,我想这点特别的重要。作者吴老先生在天有灵,极富前瞻预见,早就将相关成功学的秘笈,通过著作传授给了当今遍及天下的各类培训师。您看,书中师徒五人所建立的团队,取经途中打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心魔,最终修成正果,成就人生,足够成功绝对励志。《西游记》这部成功学的范文和经典著作,让那些西装革履的导师们信手拈来,随时随地在舞台上吐沫飞溅,夸夸其谈,并使得台下渴望成功的追随者亢奋癫狂。
我相信,不会游泳的教练是能够带出游泳世界冠军;但更相信,那教练如果掉水里也绝对会淹死。心里特别不认同这样的培训课题:“从师徒团队五人关系看管理”,什么“唐僧四徒弟在团队中的执行力和管理方法”等等。姥姥的,一听这个就想吐酸水。
以收取银子为目的,携教育培训之名,成功速达为噱头,施以名利药效,引诱误导急于成功的追随者洗脑上瘾。对此类漫山遍野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的所谓“成功专家”、“人生导师”,国家社科研究方向,真正的有识之士早就警示提醒:成功学与性自由和消费主义是当今社会的三粒毒药!而且被冠于“破坏多元社会价值观”罪名的成功学更是荣登榜首。
就此看来,这恐怕是洞察天机的西游作者吴老先生所始料不及的。慈祥的杨洁导演,这位特别关照我这个没能通读西游的老太太,将齐天大圣孙猴子带给无数人童年欢乐的大导演,本该长生不老的,估计是被气走了。在此也默默的祝福老太太,一路走好!
全社会都在追求成功,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叫成功;某些以“先定个小目标”所谓的成功标准,我们也无法去判断其价值观的准确性。还请唐僧大和尚用“定心真言”紧箍咒先帮我定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一疼。执行力、细节、沟通、营销,团队、感恩、励志、开发潜能……我是否要尽力用所有的方法和词汇来表达急切成功的心情?
这些成功学的导师们已然成功;众多的追随者还在渴望着成功并乐此不疲;而我,明天又要重复一次被成功。
抱歉啊抱歉,跑偏了,跑题了。
杨慧慧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