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有人说“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是病句,你怎么看?
我这么看。
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病句,其实很简单。将你觉得有问题的字词删除,如果变通顺了,那就确实有问题;如果将怀疑字词删除,虽然简洁了,却表意不清晰了,那这些字词自然就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必须存在的。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句话是不是病句?其实也好解决。
我们找出主干,然后往上面一步步添加定语,只要不影响内容精准性,阅读通顺性的,就没有问题。
主干是什么?“主+谓+宾”——“杜甫是诗人”,这一点没有争议吧?
因为杜甫是诗圣,所以很伟大——“杜甫是伟大诗人”,这一句有没有毛病?没有。
因此很多朋友认为的这一句病句出在要在“伟大诗人”中加上一个“的”字,变成“伟大的诗人”是不完全正确的,没有它也没关系。但是考虑到整体句长,分担节奏感,是可能需要的,我们先不管,继续添加定语。
杜甫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唐朝的,所以“杜甫是唐朝伟大诗人”或者“杜甫是伟大唐朝诗人”都没有问题,不过像这种定义罗列,会导致节奏失衡,于是“的、地、得”就会出现以调整节奏。
所以“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这句话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是否如很多朋友所说,是“唐朝”和“时期”重复了呢?这一点确实存在,但问题不大。
为什么呢?因为“唐朝”是个大的概念,并不仅仅限于时间表达,虽然咱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唐朝这段时期,但只是读者的理解。如果说这句话的人出于表意清晰的需要,不愿意省掉“时期”,要用“唐朝时期”来精确指代公元618年至907年这个时代,而不让人错误地以为是大唐的疆域、大唐的文化领域、大唐的诗坛这些其它的概念,咱们绝不能说这种表达有问题。
所以“杜甫是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稍显累赘,但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就只剩下“我国”这两个字了。
这个附加定语在这里,会出现两方面的争议。
第一,说这句话的要不是中国人呢?是个老外呢?那这话就明显不对了。
第二,即使说这话的就是个中国人,在这里“中国”和“我国”的概念完全等同起来,是不是就完全正确了呢?
也不尽然。在当下,“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从1949年才建立的,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在国别上对“我国”的认知是从那一刻起,才被区分识别的。
所以到底要如何准确表意?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如此就毫无争议了。
但是我们要回答的是“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这一句是不是病句?
答案是并不算病句。
咱们不能说表意不够清晰的,就是病句吧?你要挑毛病,口语中哪一句没毛病?
病句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这其中,又以语法错误出现次数较为多。
这个句子没有违反语法结构,同时在逻辑上也没有错误,仅仅是表达上有歧义。
而这一歧义,是根据说这句话的人和听这句话的人来判断的。
比如我来说这句话,我就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多中国的同胞们听这句话,也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我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正确地传达到这一部分人心中,对于我和这一部分能正确理会的人来说,这就不是病句。
对于一个学习中国话的外国人来说,哪一句不是病句?
就好像,你问他几个意思,是不是要意思意思,才可以避免不好意思。
你问他这是不是病句?